•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嘴上说要并购做大市值,却一直在减持套现 |警惕

2016-06-20 09:05

中国基金报微信:chinafundnews

【导读】实际上,大股东,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的减持,无论公告里说的多好听,都可视为值得警惕的选择。因为这反应他们对行业、对公司的真实看法。

中国基金报 江沂、赵婷

前段时间与一位基金经理聊天,他提到一家一年多前借壳成功的上市公司。

“之前我以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借壳成功,接下来肯定公司有很多动作,但经过深入接触,原先的想法完全推翻。”

这位基金经理所提及的上市公司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借壳前已经在行业做到细分龙头地位,借壳时也对外表示,将竭力做大公司市值,不排除有并购行为。“

但事实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公司正在谋求减持一部分股票,主要是想套现,相反,原先承诺时的并购动作却雷声大雨点小,到处视察项目,却未有实际行动。”

这位基金经理认为,市场给予这家公司的估值并不低,主要是对其并购有期许,一旦机构和散户发现公司“不思进取”,资金可能用脚投票,因此他考虑再三,把这只股票的仓位清掉了。

实际上,大股东,特别是实际控制人的减持,无论公告里说的多好听,都可视为值得警惕的选择。因为这反应他们对行业、对公司的真实看法。

如果减持遇到以下的一些产业资本动向,投资者需要很小心

一,代际交权之前的套现。老一辈投资者在交权之前,套现一部分作为退休资金,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重大改变,公司控制人交权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二代控制人年纪轻,公司主业或会发生较大改变,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或可以获得公司转型带来的估值差套利,比如从传统行业转型新兴行业的估值提升。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公司将陷入人事纠纷,究竟是哪种情况,需要持续观察。

二,减持伴随着重要高管辞职,众所周知,近年一些上市董监高出现辞职,为的就是早日将手中的股票套现,若掌握核心部门的高管持续离职,比如负责公司核心技术的重要高管减持,或创始股东离职,有可能意味着公司高管另立门户,或是公司面临重大业务转型。这同样机会与陷阱同在,需要投资者细加分辨。

当然,近几年导致上市公司的股权变动出现很多诡异的动作,想要读懂产业资本的声音,难度越来越大,但一家积极进取的公司、和一家暮气沉沉、不思进取的公司,从股权变动上来看,仍然是可以看出些端倪的,需要的是持续的关注和敏感的直觉,这些都需要付出不少的时间,但相信我,读懂它们对投资非常重要。

大股东减持愈演愈烈公募基金:清仓与否看行业与股价

产业资本的举动往往挑动着市场的敏感神经,进入6月份以来,大股东减持步伐加速也引发投资者的担忧,记者采访北京、上海多位基金经理了解到,现阶段大股东减持对市场存在结构性影响,对于遭减持的个股,基金经理在操作思路上也较为谨慎,称仍将关注个股基本面,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对市场带来结构性影响

6月份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动作频频。翻看上市公司公告,仅6月2日当天就有8家上市公司发布股东减持公告。WIND统计显示,截止16日,6月份两市合计净减持的上市公司达227家,净减持金额达到203亿元,其中不乏个别公司股东进行“清仓式”减持。

对于近期频发的减持公告,受访基金经理保持警觉,认为会对股市带来一定冲击。申万宏源资管总部投资总监牟纪祥表示,上市公司股东减持,会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产生压制,但目前股东减持倾向采用大宗交易的方式,不排除低价减持避税的问题。另外,如果大股东减持,也不排除会倾向于抬高股价。但从长期来看,对股市还是会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影响。

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表示,大股东减持对市场肯定会产生冲击,目前小股票的估值还很高,过了解禁期的大股东选择高位套现离场,未来需要警惕市场风险,自己已经择机减仓并保持低仓位运作。

而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则表示,进入5、6月份解禁量比较大,减持量也较大。但对整体大盘的冲击并不是很显著,带来的是结构性影响,而非给指数带来压力。他解释,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也呈现出结构性特点,大股票估值较低,中小创估值较高,而遭到减持的个股多为高估值股票。减持量较大的板块会有担忧,相关个股也会有所调整,但也仅是局部性影响。

上海某大型基金公司主投小盘股的基金经理认为,减持所带来的系统性影响肯定存在。但每个上市公司的情况不一样,短期风口上的公司,股价暴涨很多,减持可能就是想套现。而有些股价在低位还减持的,可能是另有安排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等,不好一概而论。

也有基金经理表示乐观,华商基金基金经理赵媛媛表示,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可能在现在的市场阶段,减持会对股价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但实际上在市场情绪偏暖时,减持反而是一个利好,因为股东只有有了减持的想法以后,才有动力去做市值管理。

应对还看基本面

具体到个股操作,如果持仓个股恰好遭遇减持,基金经理的态度也多为谨慎。记者注意到,近期在发布减持公告的上市公司中,先导智能、奥瑞德、慈星股份、中南建设、银之杰、继峰股份减持市值较大,减持市值均在4亿元以上,其中不乏基金重仓。

根据今年一季报显示,先导智能共有3只基金持仓,其中持仓最多的上投摩根双核平衡混合持有14.82万股。奥瑞德有 6只基金持仓,持仓最多的为华夏基金旗下华夏红利混合、华夏复兴混合两只基金产品,合计持股1436.03万股。继峰股份也有8只基金持股,不过持股比例均较低。另外,博雅生物也有13只基金持仓,其中持股比例较高的汇添富医药保健混合A、中海优质成长混合持股分别为322.04万股、320.0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2.18%、2.17%。

如果持仓个股被减持怎么办?某券商资管投资主办直言,大股东减持都有时间表,自己在操作时会提前做出应对,不会等大股东减持完再有所动作。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认为仍需聚焦公司的基本面。沪上某小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对此认为,大股东减持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在操作上也要重点分析大股东的减持目的。如果是纯粹是财务性减持,且减持金额不大,可以直接忽略。但有很多减持是有其他安排的,需要个案分析。因为大股东减持了就清仓的在小部分,主要还是看个股基本面的变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不少基金经理采取的思路。沪上某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认为,自己在操作上的确会受到大股东减持计划影响,对于熟悉程度还不够的个股,会跟随大股东的减持动作减仓。但有些基本面还不错的公司,减持完之后股价往往还会上涨。

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则表示,一旦市场上有大股东减持,要提前考虑,避开这样的个股。不过,股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果减持的个股所在行业较好,上市公司股东本身对减持的目的解释得较为清楚,上市公司业绩较好,对个股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因此需要结合行业和大盘来综合考虑。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