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国家大基金一期减持动作不断,除了长电科技外,此前还减持了国科微、兆易创新、晶方科技、通富微电等公司的股票。与之相对的,国家大基金二期的投资却一直在加码。
目前,国家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目已超过10个,其中包括紫光展锐、思特威、中芯南方、北京智芯微电子、合肥沛顿存储、长川科技、珠海艾派克微电子及华润微等企业,总投资已经超过 300 亿元。
与此同时,机构也对国家大基金持股相关企业表现出强烈兴趣,调研动作频繁。
国家大基金再次"调仓”
6月24日晚,长电科技公告披露,由于被动稀释、减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家大基金”)一期所持公司的股份比例从17%降至15%。

虽然目前国家大基金一期仍是长电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但其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缩小。

当然,国家大基金减持已并非罕见。除了长电科技,国家大基金一期此前已经减持了国科微、兆易创新、晶方科技、通富微电等公司的股票。而此次也不是国家大基金一期首次减持长电科技。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1月27日,国家大基金一期曾减持长电科技3206万股,合计变现13.43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显示,长电科技是中国大陆半导体封测龙头。2017年6月,长电科技以发行股份的方式以对价19.10亿元收购了国家大基金一期持有的相关资产的部分股权,后者拿到前者9.54%的股权。2018年9月,国家大基金一期斥资26.02亿元参与长电科技的定增,并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19%。
对于如何看待被国家大基金减持的企业,安信证券表示,减持并不影响企业未来发展逻辑。这是对资金的结构性调整,从已在技术上取得部分突破的领先企业,转移至仍需资金支持研发运营的企业。国家大基金加速资金回笼,未来也有利于参与国内企业并购重组。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家大基金一期减持的同时,国家大基金二期的投资还在加码。6月7日晚,华润微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华微控股拟与国家大基金二期和重庆西永发起设立一项目公司,注册资本拟为50亿元,由项目公司投资建设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项目,项目计划投资75.5亿元。

在今年3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表示,募资超2000亿元的国家大基金二期已全面进入投资阶段。
而据《经济参考报》消息,截至目前,国家大基金二期公开投资项目已超过10个,涉及紫光展锐、思特威、中芯南方、北京智芯微电子、合肥沛顿存储、长川科技、珠海艾派克微电子及华润微等企业,总投资已超300亿元。
业内人士称,从近期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国家大基金一期正逐步完成投资退出,国家大基金二期继续投向产业链关键环节。上海证券分析,不同于主投IC设计的国家大基金一期,二期更看重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领域的投资。安信证券表示,国家大基金一期投资布局以制造领域为主,关注各产业链龙头,二期更聚焦设备材料领域。
大基金持股企业表现“吸睛”
由国家大基金的背书,相关上市企业也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国家大基金持股企业近年表现颇为抢眼。
业绩方面,2020年度,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23家上市公司中,1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占比超八成,其中有9家净利润同比翻番,通富微电和长电科技净利润增长均超10倍;2021年一季度,20家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22家营收正增长,14家净利润同比翻番,通富微电增长超10倍,长电科技增长超9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万得国家大基金指数年初以来涨幅28.67%,该指数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达47.05%。其中,国科微、士兰微、长川科技等个股年初以来累计涨幅均超100%,股价涨幅惊人。
截至6月30日收盘,国科微股价年内涨幅159.26%,是国家大基金持仓股中股价涨幅最高。其次是长川科技,股价年内涨幅126.39%;士兰微,股价年内涨幅125.50%。

▲国家大基金持仓股股价涨幅 来源:Wind
另外,据同花顺统计,目前国家大基金持股板块相关企业为23家上市企业,合计市值达到了1.6万亿元(截至6月30日收盘)。

▲国家大基金持仓个股名单 来源:同花顺
上海证券表示,国家大基金兼具产业引导和财务投资双重角色,被视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该机构认为,2021年至2023年会是国家大基金对外投资的活跃年份,后续将有更多投资项目/企业出现。
机构跟进频繁调研
此外,机构也对国家大基金持股相关企业表现出强烈兴趣。今年以来,芯原股份、芯朋微、赛微电子被调研次数分别达到了20次、15次和14次。此外,华润微、景嘉微、瑞芯微等多家公司被调研次数超过5次。
从调研家数看,累计有469家机构对兆易创新进行了调研,华润微、芯朋微、芯原股份等企业也受到超100家机构调研。

▲年初至今机构调研情况,来源:Wind
在调研中,机构们普遍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产品研发进度、产能等情况,可见,公司业绩的延续性是机构关注的焦点。以景嘉微为例,6月21日,景嘉微在视频会议调研中,最受机构关注的是“公司芯片研发周期是多长?目前下一代图形处理芯片处于哪个研发阶段?”。
景嘉微对此回应,芯片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司的每一代芯片都是基于基础理论研究,从数学公式开始推导,在架构设计、算法模型、原理验证、硬件实现、驱动开发等环节全面实现自主研发。其中JM5400芯片研发周期是8年,JM7200芯片的研发周期是4年。通常情况下,GPU的研发周期为3-5年,具体情况将视产品情况而定。目前公司下一代图形处理芯片正按计划开展研发工作,已初步完成后端设计工作。
此外,公司还回应了“JM7200市场推广情况如何?”,景嘉微表示,公司JM7200在通用市场的得到广泛应用,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大力开展适配与市场推广工作,不断扩大公司芯片在通用市场的应用领域。
另外,在5月31日芯朋微现场会议调研中,公司被问到了“目前产能情况”。芯朋微表示,目前公司产品的生产、销售一切正常,为了应对产能紧张态势,公司采取了加强战略协商,预定产能、自购添置生产设备,扩充新供应商、并在工厂派驻人员协调等各种方式,目前产能获得了有力支持,保障了客户的交货和利益。
欢迎有调研需求的机构投资者登录机会宝APP搜索公司名称,调研预约信息可直达董秘。
编辑:JUTN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