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基金行业高管变更持续频繁。
近期又出现基金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级别重磅人士变动。至此,2021年已经出现超230位基金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涉及98家基金公司,其中涉及董事长、总经理职务的分别达到46人、67人,变动的公司为20家、31家。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近几年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高管的考核也更为严苛,高管变更也逐渐成为较常见的现象。另一方面,如何“留住核心人才”,打造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成为每个基金公司需要对面的问题。
年内公募高管变动已超230人
今年以来,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首席信息官等在内的基金公司高管变动越发频繁,其中,中小型基金公司尤为突出。
日前,万家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满黎因个人原因在8月28日离任。8月27日一天之内,三家基金公司发布高管变更公告:鑫元基金陈宇离任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兴银基金张贵云因工作调整离任总经理,赵建兴接棒履新;中融基金副总经理田刚因个人原因离任。而此前高管多次变更的诺安基金,也迎来了新任董事长李强。
此外,上周公布的北信瑞丰基金督察长郭亚、浙商基金总经理聂挺进、华宝基金副总李慧勇等人相继离任。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8月以来,基金公司高管变更合计达34人,其中,涉及董事长7人、总经理12人、副总经理15人。
深圳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指出,基金公司高管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股权变更导致管理层调整、满足监管需求、公司业绩不佳被迫离任以及个人原因、退休等。此外,由于经营压力或公司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外部公司高薪挖人也是离职原因。
下半年以来,还有多名高管新上任,比如申万菱信基金陈晓升出任公司董事长;前海开源秦亚峰出任公司总经理;长盛基金明星基金经理郭堃升任公司副总经理;饶刚担任睿远基金副总经理等。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30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高管变动总人数达到235人,其中包括46位董事长,67位总经理、105位副总经理和27位督察长等,涉及98家公司。从公告内容来看,相关高管变更上述职位的原因,主要有工作调整以及个人原因两方面因素。
其中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变动人数最多,达到105人,其次是总经理、董事长,涉及公司既含有万亿规模体量的天弘基金,也包含东方红等老牌证券资管以及华融、国融等体量较小的基金公司。
而在2020年,有105家基金管理人的345位高管变更,变动人数创纪录。其中,董事长变更64人,涉及30家基金管理人;总经理职位发生变更的有89人。
高管“变动潮”再起,“留人”旧题急待新解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下半年以来,高管变动数量增加,大抵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受外围市场波动影响,下半年以来投资行情一波三折,基金发行也出现严重分化,市场虽有爆款基金出现,但也有一些普通基金发行困难。因此,随着基金规模和业绩波动,基金公司高管的考核压力骤增,由此发生被动离职;另一方面,目前市场处于底部位置,出于未来向好预期和发展前景考虑,也可能有个别优秀的公司高管会主动离职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总体来说,高管频繁变动会影响基金公司团队的稳定性,而人心不稳也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对公司投研实力和市场品牌形象都是很大的打击。”杨德龙指出,高管变更除了正常的退休等原因外,还有基金公司对高管的激励不到位、高管报酬达不到预期等原因。要想留住核心人才,基金公司要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如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此外还应在职权方面给予更多空间。除了薪酬待遇方面的要求,高管还会追求对公司决策参与的话语权。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并给予相应的发挥空间,是基金公司决策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记者还发现,近年来,随着核心高管频繁变动已逐渐成为常态,呈现出任期较短的特点。在今年离任的总经理中,其中任期超过3年的占比只有三成,有的总经理任上时间更是不足1年或仅1年出头。此外,高管频繁变动大多集中于中小公募,除了有新华、中邮创业、鑫元、长盛、浙商、新疆前海联合等规模几百亿的中小型公司之外,嘉合、中海、长安、红土创新、红塔红土、先锋、华融、西藏东财、和煦智远、国融等都是规模刚过百亿或不足百亿的小型基金公司。
沪上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历经20多年发展后,公募基金业的竞争越发激烈,中小基金公司经营压力非常大,高管若不能完成考核目标,很可能被股东方撤换。加上目前公募基金的马太效应明显,有品牌规模效应的头部公司占主要市场份额,无论在投研或市场渠道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中小基金在产品同质化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要实现弯道超车难度很大。
“基金产品的发行,渠道尤为重要,而中小基金公司缺乏渠道优势,也很难招揽到优秀的投研人才。如果缺乏产品和机制创新,尾部公司就很难有出头机会。”该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指出。
编辑:小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