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 安曼
赶上了社区红利的风口," 不卖隔夜肉 " 的钱大妈生鲜超市火遍大江南北,用 8 年时间在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 3000 家。
此前因为用隔夜肉充当新鲜肉,而被送上热搜的钱大妈,今天一早,又被央视送上了热搜。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基金君来给你捋一捋……
“不卖隔夜肉”
赚人气不赚钱
9月1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 生鲜超市“钱大妈”经常定时打5折,每天19点以后继续打折,从九折到一折,甚至还有“免费送全场”的促销方式。低廉的售价让“钱大妈”赚足了人气。
但“钱大妈”在快速开店,加盟商也在大批关店,仅在一家发布本地转让信息的网站上,“钱大妈”门店的转让信息就超过10条,大多标注“正常盈利中”,但事实上,很多急转的门店是经营难以为继。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后来又被强制断货、闭店,不得不在网上发声维权,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这位加盟商的发言很快引来了很多“苦主”。有人说,加盟后门店亏损已经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前后投入超过80万元。有人说,自己做到了百店前五,但仍然在亏钱。也有人说,“如果每天自己进货,卖1万能赚一半,但加盟钱大妈即便卖1万,还赚不到钱。”
刚刚,钱大妈回应
事情在网络上不断发酵,钱大妈在微博上紧急回应:“加盟商经营不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
全文如下:
9月1日,公司关注到有媒体在报道中表示对“钱大妈卖菜模式”的质疑。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连线相关区域了解一线情况,要求充分倾听报道中加盟商的诉求,如有问题须立即做好妥善处理。
对于来自媒体层面的监督报道,公司管理层也在认真反思、深刻检讨:一方面须尽快做好发展过程中的自查优化,对加盟商给予更多切实的帮扶;另一方面也要在发展业务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交流,减少误解。
此外,秉持坦诚和开放沟通的态度,我们对报道中的相关质疑给予澄清。
媒体报道质疑,钱大妈以“每晚打折”吸引客流,事实上,这种模式并非“营销噱头”。钱大妈创立于追求新鲜食材的广东,最原始的初心正是“不卖隔夜肉”,由此开创性地提出并坚持践行“日清”模式,即每天晚上七点后没有卖完的菜品,就会打折销售,直到售完为止,从而确保食材的新鲜。加盟商则通过每日订单的不断优化,调控折扣比例,确保合理的盈利空间。在过去的九年中,钱大妈的“日清”模式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也赢得了2000多个加盟商与我们同行。
报道中提及“加盟商经营不善”情况,并非普遍现象。对于一家新开的门店,前面3-6个月通常称为“爬坡期”,期间公司与加盟商共同培育市场,并为每个门店提供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帮扶;从近期数据来看,度过爬坡期的门店,华南区盈利率超过90%,其他区域超过80%。
一直以来,钱大妈希望提供给消费者的都是“新鲜”菜品,并通过门店合理订货来把控折扣比例,尽可能保障加盟商的盈利。作为品牌方,钱大妈在集中采购、供应链建设、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不断投入和努力,只为让消费者享受“每一餐都新鲜”的体验。
京东等投资入股
钱大妈估值已经高达250亿
公开资料显示,钱大妈于2012年4月成立,销售蔬菜、生果、生肉及鸡蛋等,以“不卖隔夜肉”的口号而知名。据统计,钱大妈内地有超过3000家门店,在香港也有30多家分店。
资料显示,钱大妈门店数量出现激增是在2017年之后……
彼时,京东牵头发起的私募股权成长基金启承资本入局,钱大妈借势一年猛开700家店,而在这一年里,钱大妈还获得了两笔重要融资,完成B轮和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弘章资本、高榕资本和启承资本。。
2019年年底,钱大妈再次获得了近10亿元的D轮融资,由深圳本地的知名投资机构基石资本领投,老股东启承资本在本次融资中再次追投。
另据彭博报道,钱大妈即将完成IPO前一轮融资,预计募资20亿元,投后估值250亿元,预计最早将于2021年底IPO。
业内人士分析,从1到1700,钱大妈走了8年,而从1700到3400,翻番的门店数,钱大妈只花了7个月。很明显,下半场扩张计划,完全是资本推动之下,为上市做准备。一旦加盟商和钱大妈的关系弄僵,门店数量下降,钱大妈的上市之路又将面临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