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取消文理分科!多省官宣,高考考这些科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9-16 22:18

图 / 新华社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李博、刘巷


近日,第四批新高考改革试点启动。


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个省区宣布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进入“3+1+2”的新高考模式,2024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上述7省区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中生,将开始为期3年的全新体验,教学、考试和录取都与以往不同。


  • 2014年,“新高考”改革正式启动。浙江、上海成为首批试点地区。


  • 2017 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加入;


  • 2019 年,河北、辽宁、江苏等八省市成第三批。



2014年至今,全国已经有21个省(市、区)分四批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第一批2个省份、第二批4个省份采取“3+3”选科模式;第三批9个省份、第四批7个省份采取“3+1+2”选科模式。


黑龙江:高考实行“3+1+2”模式


9月15日,黑龙江省公布了“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高一秋季学期正式启动。其中提到,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成绩和黑龙江省统一组织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为750分。


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1门首选科目(在物理或历史中选择1门)和2门再选科目科目(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中任选2门)。


甘肃:取消文理分科


据中国甘肃网消息,甘肃将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的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1+2”模式:


“3” 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1” 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


“1”即: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

“2” 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此外,自2024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将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现行高考制度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全国统一高考成绩。


江西:取消文理分科



新高考让学生选择更多


据@新安晚报报道,9月15日下午,安徽也召开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


报道中提到,和传统高考相比,2021级高一新生迎来的高考改革将取消文理科分科,录取模式也将不再按照文科理科分列录取。学生选择科目的余地更大,组合也更多。



12种选科组合



新高考改革后,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7省区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通用技术、信息技术14门科目。成绩以“合格”和“不合格”形式呈现。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和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学科中,遵循“1+2”原则进行选择。


  • “1”即在物理和历史学科中首选1门科目参加考试;


  • “2”即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学科中再选2门科目参加考试。


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一批、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分别出现了“7选3”和“6选3”模式,从第三批试点开始都采用了“3+1+2”模式。


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有12种组合可以选择,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固定的学科组合方式,本轮改革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


在9月15日黑龙江省教育厅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董成介绍,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比较稳妥。


“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所以,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董成说。


12种选科组合对高中的教学资源提出了要求。甘肃省就提出,加强高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动态管理、结构调整、县域统筹等措施,到2021年秋季学期确保师资力量满足高考改革需要合理规划高中阶段学校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确保学校教室在2021年秋季学期能够满足选课走班的教学需求。



原始分+等级分=总分



成绩构成方面,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各为150分,总分45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2选1)每科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选2)每科满分100分,总分200分,以等级转换分计入总分。


为什么“4选2”科目要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由于考生选择了不同的科目,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


比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卷面原始分按照转换方法换算为等级转换分(转换后考生在该选考科目中成绩排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卷面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也正是因为选考不同科目的学生人数不同,为了避免新高考改革初期弃考物理的现象,需要对选考科目进行一定的保障。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启动保障机制,以保障基数计算等级转换分,保障基数依据国家人才宏观需求等因素确定。



如何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录取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3)、依据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1+2),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又该怎么用?


在9月16日江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西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刘菊娇介绍,怎么评?就是综合素质评价的步骤。简单来说,就是“五个步骤”。即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导入系统、形成档案。


怎么用,就是高中学校和高校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问题。在材料使用方面,实行分类使用原则。


一是用于学生教育时,由高中学校进行,督促高中教师充分利用写实记录及相关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是用于高校招生时,由招生院校进行。高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材料做出客观评价,真正发挥材料在招生录取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招生录取方面,自2024年起,普通本科高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合并一本二本批次。


7省区中,有6个的志愿填报方式是“院校专业组”,贵州省的志愿填报方式则是“专业(类)+院校”。7省区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


以A大学为例,有20个招生专业,现行高考只有1个院校代码,只是文、理科分开。按新高考方案A大学首先是按照历史和物理分开,假如要求选考历史的有8个专业,选考物理的有12个专业,分开之后,再根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考科目要求来组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为1个组。


比如8个历史专业中有3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思想政治,另外5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地理,那么8个选考历史的专业就有2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假如12个选考物理的专业分成3个院校专业组,那么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就一共分成5个院校专业组,就是等于A大学是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5个院校代码供考生选择填报。录取时,A大学就有5个投档分数线。


实行“院校专业组”,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部分内容来源:中国青年报、@江西日报、中国甘肃网、新安晚报等)

本期编辑 刘巷 实习生 彭雅

百万读者都在看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