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重磅!刚刚工信部连发三项“十四五”重大规划,这些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来源:机会宝投研社 2021-11-30 20:06


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受《规划》发布刺激,大数据指数上涨3.10%;慧辰股份、华胜天成、佳力图、拓尔思等领涨。相关联的网络安全、数字货币、云计算、操作系统等概念涨幅居前。



工信部: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


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



文件要求:


1、加大对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软件知识产权合作。持续推进软件正版化,严厉打击各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


2、加大财政金融支持。鼓励地方加强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软件首版次应用、软件名园创建、适配中心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等给予资金奖补。


3、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企业积极申请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4、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产业链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5、面向金融、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应用需求,加快突破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建筑信息建模和建筑防火模拟、智慧能源管理、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办公等应用软件。研发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软件产品。


6、加快培育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技术和产品。


7、支持小程序、快应用等新型轻量化平台发展。


8、加快第六代移动通信(6G)、量子信息、卫星互联网、类脑智能等前沿领域软件技术研发,培育一批标志性产品等。


并实现以下目标: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规划》紧扣“十四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围绕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设置了5项主要任务、5大重点工程以及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5项主要任务。《规划》提出“76441”五项主要任务,即培育融合发展“七个模式”、探索“六大行业领域”融合路径、夯实“四大基础”、激发“四类企业”活力、培育“一个跨界融合生态”。



一是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三是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四是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五是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


5大重点工程。一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二是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三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四是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五是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


5个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组织实施机制。二是加大财税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四是优化融合发展环境。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


11月30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在会上指出,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各地方在数据交易方面的探索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为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将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数据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制定数据要素价值评估框架和评估指南,在互联网、金融、通信、能源等领域开展评估试点。


此外,将推动建立市场定价、政府监管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发展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鼓励企业参与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创新数据交易模式。


重点规划内容解读:


11月30日,工信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重点内容如下:


1、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


《大数据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25%左右,创新力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规划》围绕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六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设置数据治理能力提升、重点标准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企业主体发展能级跃升、数据安全铸盾六个专项行动。


《规划》提出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等4个工业领域率先实施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在通信、金融等12大行业开展大数据开发利用行动。


统计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0年超过1万亿元。


2、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重点从“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名人”五个方面发力。

重点发挥名城的应用牵引作用,进一步开放软件应用场景,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软件园区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放大政策实施效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引导产用、产教、产融合作。


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开发环境和科研基础设施,共同推进产业生态培育、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升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产业链中游的软件水平,增加产业链下游信息技术服务产品供给。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关键产业亟需人才的培养、引进。


3、加快建设开源代码托管平台等设施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开源生态的重要贡献力量,参与国际开源社区协作的开发者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企业“拥抱”开源趋势明显,使用开源技术的软件企业占比近90%;国内开源基金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OpenHarmony”等一批可圈可点的本土开源项目正在孵化,开源能力建设步入实践深耕新阶段。


华为“鸿蒙”通过开源变“一家所有”为“开放共有”,加速产业生态集聚,目前装机量已突破1.7亿台。

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繁荣国内开源生态,重点做好:一是夯实开源发展基础。二是打造开源软件品牌。三是加快普及开源文化。四是加强开源治理国际合作。


4、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等融合支撑产业


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能力。通过融合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和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瓶颈,加快数字产业化进程。


通过产品试验、市场化和产业化引导,加快工业芯片、智能传感器、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等融合支撑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增强工业基础支撑能力。


推广云化设计软件(CAX)、云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云化制造执行系统(MES)、云化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新型软件工具。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电力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


实施“超高清视频+5G+AI+VR”融合创新应用工程,支持食品、药品等行业建设产品信息追溯系统。


5、推动新型网络技术应用


推动5G、千兆光纤网络、IPv6、时间敏感网络(TSN)、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新型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孵化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提升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开展设计、工艺、试验、生产加工等过程中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攻克一批重大短板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


围绕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电力等重点装备领域,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构建面向装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系统,推进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规模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装备的预测性维护与健康管理。


机构:关注国产化赛道


海通国际表示,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基本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高质量工业互联网网络,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看好工业互联网产业链龙头企业。


11月30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所长武超则表示,展望2022年,国产化赛道仍值得关注。目前,国产化正处于从0到1,从深水区逐步走向验证的过程。


从半导体板块看,目前这个赛道虽说估值比较高,但是剔除个别影响景气度的因素外,一些相对比较有核心技术的高端链条,足以配得上高估值。所以,往2022年看,不管是PE还是PEG,匹配增速的估值水平值得大家期待。


除了半导体板块,软件国产化以及信息安全,也是在2022年国产化赛道上值得大家期待的方向。

编辑:JUNTAO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