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林
嘉合基金权益投资总监
嘉合锦鑫拟任基金经理
李国林总于1998年硕士毕业便踏入金融行业,从研究员、分析师开始一步步“进阶”成为基金经理。遍历信托、证券、私募、公募等领域,因此对各类投资机构的特点、思路以及策略比较熟悉。
在市场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李国林总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框架体系。这套投资体系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点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投资体系是为了解决投资管理中的各项难题,最终是为了追求长期持续、稳健优秀的投资回报。第二点是这套体系比较完备,涵盖了投资的全过程,包括机会的识别与研究、从入手、持有加仓到减仓等,各环节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支撑。最后一点则是追求投资体系的彻底和究竟。投资体系不仅要能解释各类资产的现有定价,而且要能解释其过往波动,更进一步要能看向未来。
对他来说,最大的追求就是弄清证券市场运行背后的规律,坚持以勤奋的工作和深入的研究管理好产品,用稳健、优秀的业绩来回报各位持有人。
李国林总将自己二十几年的经验与教训浓缩成十六个字——紧跟时代、拥抱龙头、价值投资、顺势而为。“时势造英雄”,每一个时代都有当时最高光的主导产业,所以投资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大势,逆市场情绪小势。“拥抱龙头”是因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投资行业龙头公司胜率大概率最高。龙头公司以其眼光、格局、竞争实力会分享到行业发展中最多的红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拥抱龙头不等于拥抱当下市值非常大的公司,而是指拥抱行业中竞争能力最强、内在素质最佳、将来最有可能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走向相对垄断地位的公司。这类公司不管是内部经营管理、战略选择、市场营销策略,还是客户心理占位,都具有相对优势。基于投资人的相对弱势地位,李国林总坚守价值投资策略。其核心在于价值认知,要诀在于“明贵贱,知波动”。在没有研究清楚推动产业与公司兴盛衰败背后的驱动力之前,在对标的终局和估值没有清晰透彻认知之前,绝不贸然做出投资决策。
他认为,A股部分蓝筹白马公司确已逼近其所在行业的发展“天花板”,一定程度上可以称其为“价值股”。但是,如果估值已经超越其未来成长空间、市场关注及参与度已经较高时,这些所谓的“价值股”便失去了参与的价值。
这十六字让李国林总在市场恐慌时,也能保持冷静、审时度势、并适时开启逆向操作。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突然爆发,武汉封城,市场被恐慌情绪笼罩。春节后开市第一天,市场大幅低开,抛盘如潮。即便从业多年,面对市场这番表现,李国林总也陷入了纠结犹豫之中。到底是加入恐慌的大军斩仓?还是坚守,甚至加仓?
在仔细思考以后,李国林总做出三点判断,首先疫情是一个短期事件性冲击,他相信当今的中国社会和政府有能力将其处理好;二是大幅低开后卖出,是不明智的;三是他认为自己持有的股票本身就是各行业的龙头公司,每一次危机其实都是抢到别人份额的受益时机。基于以上考虑,这位老将决定坚守,还借此次机会买入了一些他心仪已久的优质标的,尤其是那些行业处于高景气度以及爆发性增长阶段的新能源领域公司。
李国林总认为,股票市场的投资机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市场情绪波动的机会,主要受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或股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推动。但上市公司当期及今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比如2021年春节前后对“赛道抱团类”股票的打击。 第二类是不影响公司生命周期内净现金创造能力,但商业周期下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预期变化。这种由商业周期或企业本身经营周期驱动下的股价波动就是大家熟知的“双击”或“双杀”,股价的波动幅度在数倍之间。 第三类是商业故事的崩溃与重塑,这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的双重变化,比如新能源车的商业故事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由怀疑否定转变为时代的趋势,2021年教培行业商业故事的崩塌。
在面对纷繁多样的投资机会时,这位从业多年的老将会从三个维度入手分析其背后的推动力量——长度、强度和广度。首先是长度,即机会持续时间要足够长。投资不是玩“跑得快”游戏,即使短期被套住,也需要有时间涨回来,这样才能保证胜率。其次是强度,这是赔率。这个赔率要足够大,否则掐头去尾,中间还需要经受波动的考验,可能会做不出收益,也容易拿不住。最后则是机会的广度。这个机会需要能容纳下我们的资金和市场上有共识的其它资金,最好是大资金。机会只有足够广大,才会不断吸引资金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形成时代的洪流”,成为时代的机会,推动一个社会和经济体的崛起。


新基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