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最新发布2022年社保基金年度报告显示,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7.66%,累计投资收益16575.54亿元。2022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0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投资收益率为-4.53%)。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为稳妥应对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的复杂形势,社保基金会审慎稳健开展投资运营和风险管理。期间充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在2022年年内多个市场阶段性低点,积极主动把握市场机会开展动态资产配置,果断加仓,在为获取长期较高收益进行布局的同时,也发挥了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的积极作用,虽然当年股票投资出现一定金额的浮亏,但均战胜了相关市场指数。
9.28【★★★★★】 公募高管变动
招商基金迎来年内第二位新副总。
今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称,董方从2023年9月28日起新任公司副总经理。董方作为股东方招行老将加盟招商基金,备受市场关注。
近五年来,招商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稳步攀升,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在管公募基金规模超82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
直播又有新形式。
据记者了解,蚂蚁理财最新开辟投教陪伴直播栏目“基金诊断”,已有华夏、万家等多家基金公司抢先试水。主要形式是基金公司借助蚂蚁财富平台线上征集问题后,由专业人士一对一在线答疑。从直播效果来看,这类理财直播内容更契合普通基民关切,获得超百万网友观看学习。
震荡市中,基金公司持续借助蚂蚁财富平台的多个服务阵地,开展深度的投资者陪伴服务尝试。除“基金诊断”类直播,基金公司还试水了“基金调研直播”、 “基金经理请回答”等多种形式的陪伴服务,贯穿投资者的理财全周期。
行情波动中,不难发现,基金公司从思维到行为都已发生转变,逐渐从销售为主导转向以投教为重点。财富管理行业则正从专业产品的互联网化,转向专业服务互联网化的新阶段。借助互联网平台这一有力抓手,打造有温度、“陪伴式”服务模式,成为财富管理机构由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9.27【★★★★★】 公募高管变动
9月27日晚间,建信基金发布公告,中国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正式任职建信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张军红不再代为履行董事长职务。
业内人士表示,生柳荣挂帅建信基金,有望凭借长期丰富的资管经验,给公司带来新变化,助力更好地发展。
9.26【★★★★★】 公募REITs
近日,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官网显示,博时津开科工产业园REIT已正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状态显示为已受理。若获得审核通过,将成为天津市首单公募REITs,也是博时基金旗下的第二只公募REITs。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以来,公募REITs申报明显提速。除了博时津开科工产业园REIT,9月以来还有嘉实中国电建清洁能源REIT、建信金风新能源REIT申报。另外还有易方达广州开发区高新产业园REIT、工银瑞信河北高速集团高速公路REIT于今年6月上报,目前处于审核状态。可以说,REITs扩容持续进行中。
继分红与减持“挂钩”之后,证监会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又有新的举措。
9月18日,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期拟对《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一系列规则进行修改,交易所将同步修订规范运作指引。同时,鼓励基金公司发行红利基金产品,引导市场资金提升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偏好。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规则的修订有望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提升A股市场的吸引力。同时,增加高分红公司数量,有利于扩大红利类指数的样本空间,改善红利类指数及其对应指数基金产品的投资价值和市场生态。
市场持续震荡下,面对抄底资金,当前不同基金产品操作出现分歧。一方面,部分产品解除了大额限购,以满足投资者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迷你基金纷纷限购,且其中有近六成产品年内获正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A股处于估值底部,四季度触底反弹成为市场共识。对于小微基金来说,相较于新进资金摊博收益,更愿意抓住时机布局,放弃规模冲业绩。
周四(9月28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6305.66点,跌0.13%。乐福基金指数收报6639.07点,跌0.17%;深证ETF基金指数收报1323.46点,跌0.18%。
整个9月,A股三大指数悉数收跌,累计跌幅分别为0.30%、2.96%、4.69%。从前三季度来看,三大指数表现更为分化,除了上证指数累计上涨0.69%,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8.23%、14.61%。
行业主题方面,9月份,能源、医药、汽车零部件等涨幅居前,金融、房地产跌幅较大;前三季度,电信、能源、软硬件等涨幅领先,消费、地产跌幅居前。
从股票ETF资金流向来看,在9月震荡加大的行情中,资金净流入超过456亿元,今年以来,新品上市叠加资金持续抄底,给股票ETF市场带来近5000亿增量资金。
继续站稳28万亿关口!
9月25日晚间,中国基金协会披露公募基金8月最新规模。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公募基金最新总份额达到26.96万亿份,相比7月末环比增长0.74%,创出历史新高。
公募基金8月总规模达到28.71万亿元,环比下降0.33%,尽管相比7月28.80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有所回落,依旧连续两个月站稳28万亿上方。
股基及债基是8月少有的两类实现规模正增长的基金类型,尽管8月A股市场遭遇一波急跌,但在抄底资金涌入下,股票ETF规模大幅攀升,带动股票基金份额单月大涨5.31%,不过,受净值下跌影响,股基总规模仅微涨0.70%;在央行降息利好刺激下,债券市场做多热情高涨,债券基金规模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总规模在8月末重回5万亿之上。
近期,在稳增长、提振信心政策密集出台,股市触底反弹的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在债市持续调整的过程中,资金开始逆市抄底,债券ETF获近30亿元净流入。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资金流入的标的主要是债券ETF,而非主动债券基金。债券ETF具有持仓透明、定位明确、交易灵活便捷、费用低廉等优势,在利率中枢水平走低的背景下,比主动债基更具配置价值。
截至9月22日,近一月以来,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从高点下跌0.52%。不过,债市调整下机构配债力度不减,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保险等机构对债券ETF近期都保持增配状态。
从Wind资讯的统计可以看到,资金在债市调整中“越跌越买”。数据显示,从8月24日债市到达本轮高点至9月22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除了短融ETF保持正收益,17只债券ETF表现尽墨,跌幅最大的30年国债ETF区间下跌1.96%。然而,期间债券ETF获得29.21亿元净买入,机构投资者对调整中的债市使出“越跌越买”的操作方法,可转债ETF、国开ETF、城投债ETF等产品为主要增持方向。
一只刚成立不到两周的纯债基金,突然暴涨192.95%!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数据显示,兴合锦安利率债C份额的基金净值9月25日单日暴涨192.95%,A类份额净值也大涨181.44%。这可能又是一例因大额赎回出现净值暴涨的基金。
实际上,为应对可能的大额赎回,9月以来已有多只基金提高基金份额净值精度。
又有三家银行因基金代销问题被开罚单。
9月27日晚间,安徽证监局一连发布三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涉及邮储银行安徽省分行、九江银行合肥分行,还有徽商银行。部分银行或分行存在基金销售人员、相关负责人等存在“无证上岗”,没有将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投资人长期投资收益等纳入分支机构和基金销售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违规行为,被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实际上,今年以来已有二十多家银行及相关分行因基金代销业务被开具罚单,监管加大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打击,有利于净化基金销售市场空气。
红利主题基金自2005年诞生以来一直比较低调,如今在新的形势下,红利基金焕发出生机,成为行业积极布局的方向。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当前行业正积极研究和开发红利类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配置工具。早在2005年,公募行业便出现了以“红利”命名的基金产品;2006年,首只红利主题指数基金面市。经过18年的发展,红利主题基金规模已超过1300亿元。
根据证监会的安排,将完善优化分红监管制度、鼓励红利基金发行,业内人士对此高度关注。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实施后,市场将迎来首批浮动费率基金。
上周,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和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等三只浮动费率基金相继发布了招募公告,定于国庆前后开始发售。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在利好政策组合拳刺激之下,A股市场逐渐有所表现。基金公司此时安排首批浮动费率基金上市发行,显示出对目前市场价值的认可。
继主动权益类基金、ETF后,“固收+”基金也迎来批量降费。9月22日,国联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多只“固收+”基金降低管理费率。调整后,这些产品的管理费均处于行业中低位水平。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固收+”产品收益出现调整,但规模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部分产品率先降费,有利于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行业健康稳健发展。
在近期稳增长、提振信心政策密集出台,股市触底反弹背景下,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近一月债市出现明显调整,但资金逆市净买入债券ETF近30亿元,同样呈现“越跌越买”的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债券ETF具有持仓透明、定位明确、交易灵活便捷、费用低廉等优势,在利率中枢水平趋于走低背景下,债券ETF同样呈现比主动债基更受青睐的趋势。同时,考虑到当前国内ETF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市场空间依然巨大。
今年首家外资私募正式落地!
近期,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OFE PFM);其股东三井住友德思资管是日本最大的投资管理公司之一。
基于对中国市场投资机会的看好,外资私募在过去6年时间里积极布局。存续外商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数量已经扩容至32家,并且诞生了首家百亿外资私募——桥水(中国)投资,但仍有七成外资私募规模在0-5亿元。同时,多家外资私募由于转型公募业务等原因,注销了私募管理人。
面对当前市场,贝莱德基金、瑞银资管、施罗德基金等多家外资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复苏和中国权益市场的信心,看好当前的布局时机。
2023年三季度即将收官,四季度行情将展开,A股再到3100点。近期国内政策面暖风频吹,美联储在多次加息后按兵不动,市场关注四季度经济形势,权益市场能否迎来拐点,A股和港股的投资机会在哪些。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大知名私募,分别是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翼虎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余定恒,康曼德资本投研总监叶翔,明世伙伴基金总经理郑晓秋,东方马拉松投资公司投资经理罗骥,淡水泉投资,畅谈四季度市场和投资布局。
诺安基金:宋青
今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随着WTI原油突破9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也突破了每桶95美元,原油市场重新迎来了高油价阶段。但近期油价出现高位震荡,机构对国际原油涨跌出现多空激辩加剧。
伴随着原油价格的反弹,Wind数据显示,近期多只油气类基金表现突出,而诺安基金国际部总经理宋青,作为公募行业第一只黄金QDII、油气QDII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他管理的产品横跨黄金、股票、油气、不动产四大领域,业内少见。
针对近期行情,宋青分析,油气类基金的业绩与原油价格短期内大幅上扬有着重要关系。商品方面,供需的预期及实际变化都会对原油等商品价格造成明显影响,还有考虑产油国的生产成本、政治博弈等。权益类则更多关注能源企业在不同油价区间的业绩、未来油价的预期走势,还有货币政策变化、与其他行业的相对优势比较等。
宋青还认为,能源供需问题将伴随全球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既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稀缺与需求持续增长的矛盾,也有在“碳中和”背景下能源消费种类向可再生能源切换的变化,这意味着投资相关基金既能把握经济增长以及能源供需变化带来的周期机会,也能享受能源结构长期变化带来的投资机遇。
更多关于宋青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英华人物库】宋青主页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