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阿里巴巴自我刷新:从电商领头羊到AI领航者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过去二十年,阿里巴巴的名字几乎与“中国电商”画上等号。从淘宝、天猫到支付宝等,其不仅构建了横跨商品、支付、物流等电商业务体系,也成为了全行业的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方式。当全球科技浪潮走过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转向人工智能这一新技术范式之时,这家以电商闻名的公司,再次让人肃然起敬,其旗舰模型Qwen2.5-Max性能全球领先,开源的发展格局还让其成为全球众多明星模型和Agent的技术底座。阿里已悄然完成一场自我革新。
2024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和CEO吴泳铭在《致股东信》中明确:“阿里未来的两大核心业务是电商和云计算,而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增长的战略重心。”从今天回溯来看,方知其中深意。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以“AI+电商”双轮驱动的科技巨头,正在全球AI竞赛中抢占先机。
“AI驱动”源于一场技术长征
阿里巴巴的AI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长期主义的技术积累与战略聚焦。
阿里巴巴是国内最早投入AI和大模型研发的科技公司。2017年阿里达摩院成立,研究领域覆盖视觉技术、语言技术、决策智能、视频技术、医疗AI、计算技术、RISC-V等前沿科技。2018年底,阿里便启动了大模型研发,并于2021年10月,以较低能耗训练出全球首个10万亿参数大模型M6。2022年,阿里正式发布了“通义”大模型系列,当时阿里已处于全球领先的大模型研发梯队,具备语言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大模型底层训练平台的完整布局。
2023年,ChatGPT掀起生成式AI热潮后,阿里迅速跟上。2023年9月,吴泳铭上任集团CEO后,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为阿里巴巴集团战略。
吴泳铭表示:“AI驱动的科技业务,是阿里未来十年的核心方向之一。”这一战略转型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对技术趋势的敏锐判断——AI不仅是工具,更是重构商业逻辑的底层力量。
今年,DeepSeek R1与通义千问Qwen2.5-Max引领国内大模型爆火出圈。2025年1月发布的 Qwen 2.5 Max 是阿里通义团队对 MoE 模型的最新探索成果,预训练数据超过 20 万亿 tokens,在所有 11 项基准测试中,全部超越了 DeepSeek V3、Llama-3.1-405B 等模型。
沪上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表示,阿里巴巴“AI驱动”战略有三大支点:一是技术投入的长期主义:阿里长期居于全球企业研发投入榜单前列,超早的技术布局之下诞生了阿里云、通义等今日AI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与模型平台,构成自身护城河。二是开源生态的普惠愿景:始终坚持开源开放路线,通义系列大模型全尺寸、全模态开源,建设国内开源社区魔搭(ModelScope),持续推动技术普惠,降低中小企业AI应用门槛。截至2025年,通义开源模型衍生数量突破10万,成为全球最大AI模型群。三是商业场景的深度融合:用AI升级改造集团内现有电商及互联网平台业务,更通过“AI+云计算”渗透至千行百业,形成“技术-场景-生态”的闭环。
通义,不断刷新确保技术先进性
从电商时代的基础设施淘宝天猫支付宝,到AI时代的技术底座通义系列大模型,“基础设施”似乎成了阿里技术实力的象征,究其本质是阿里始终坚持开源开放的发展路径。
自2023年8月以来,通义累计推出数十款不同类型的大模型,从Qwen、Qwen1.5、Qwen2到Qwen2.5,囊括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数学模型和代码模型,数次登顶HuggingFace的Open LLM Leaderboard、司南OpenCompass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大模型榜单,并广受开发者欢迎,多次冲上HuggingFace、Github的trending趋势榜单,2024年仅Qwen2.5-1.5B一款开源模型,就占到了HuggingFace全球模型下载量的26.6%,位列第一。
目前,海内外开源社区中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超越Llama系列衍生模型,通义千问Qwen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生成式语言模型族群。根据Huggingface2025年2月10日的全球开源大模型榜单,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Qwen开源模型二次开发的衍生模型。伴随着全球头部玩家竞争依然激烈,通义大模型正加速迭代。
2月25日,阿里巴巴视觉基座模型通义万相2.1(Wan)重磅开源,同时支持文生视频和图生视频任务,开源仅6天总下载量超百万。
3月6日,阿里巴巴发布并开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义千问QwQ-32B。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千问QwQ-32B在数学、代码及通用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整体性能比肩DeepSeek-R1。在保持强劲性能的同时,千问QwQ-32B还大幅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费级显卡上也能实现本地部署。
正如通义的命名寓意“通晓天下义理”,其目标不仅是技术领先,更是让AI成为社会进步的“推手”。
阿里估值范式从价值转向成长
今年以来,AI 技术变革及应用爆发推动阿里价值重估,同时电商主业受益于竞争格局的逐步改善以及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企稳,也有望迎来估值修复,阿里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截至3月20日,阿里巴巴港股年内累计涨幅超60%,市值约25000亿港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阿里巴巴AI 业务发展空间广阔,阿里估值范式应从价值转向成长。在刚刚过去的财报电话会上,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将围绕AI战略核心加大三方面投入,包括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AI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以及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AI有望全面带动阿里相关业务实现商业模式革新以及经营数据增长。
瑞银(UBS)指出,随着淘天集团业务的稳定以及新业务的逐步好转,投资者应逐渐认识到阿里在云计算业务和生成式AI方面的潜力。高盛认为,阿里对于云和AI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以及国内推理芯片供应的提升,足以支持其收入在2026财年和2027财年增长超过20%。
招商证券表示,看好AI驱动下的云收入增长提速及长期利润率和估值的提升空间。业绩侧,收入在AI 需求激增及阿里集团高资本投入下增速有望上移至20%+区间, 利润率短期或有波动但长期提升空间大;估值侧,阿里云作为国内规模最大AI能力领先的云厂商,发展前景广阔,对标海外看好估值提升空间。
此外,阿里提出的发展AI原生应用及利用AI升级现有互联网业务,也令市场充满期待。“加速开发2B/2C A I原生应用,有望赋能公司淘天、夸克等多项业务。”长城证券分析认为,阿里巴巴多个业务场景较为适合AI原生应用/功能的落地。一是国内电商:淘天已经在商家侧推出全站推广,有效提升商家ROI的同时提升公司整体货币化率,同时在消费者侧推出了“淘宝问问”、“AI模特试衣”等功能优化用户购物体验;二是国际电商:已经部署AI Agent,解决外贸领域长期存在的发品、沟通接待、营销以及合规风控四大难点,降低外贸企业入局门槛;此外,阿里国际站推出了全球首个B2B AI搜索引擎Accio,用户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AI进行交互,提出自己的需求或问题;三是搜索:新夸克全面升级“AI超级框”,夸克智能中枢系统将自动识别意图并进行深度思考、规划和完成AI搜索、AI写作、AI生图等,做到不同场景下的问题解答与任务达成。
AI领航者的一往无前
尽管阿里巴巴在AI领域已占据先机,但挑战依然存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挑战在“极致智能”与“实用价值”之间。比如国际竞争将日趋白热化,OpenAI、谷歌等持续迭代,通义需在通用能力上缩小与GPT-5的差距。此外,还面临伦理与合规的考验,长文本、视频生成等能力可能引发虚假信息风险等AI行业治理问题。
新技术范式下,如何保持领先身位?阿里巴巴直接用行动给出了答案。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阿里自我刷新,其AI战略的最终指向则瞄准实现AGI(通用人工智能),不断突破模型智能能力边界。在财报电话会上,CEO吴泳铭解释道,当前所有AI应用场景,如生产力创作、AI搜索、Chatbot等,只是AI能力提升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机会。智能能力的提升是这一轮AI技术生产力变革的核心主轴。
锚定目标,坚定投入,这是阿里作为一家AI公司的一往无前,但却非孤影独行。从电商到AI+云计算,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技术信仰为根,以生态开放为脉,以商业场景为果。当全球仍在争论“AI是否会取代人类”时,阿里已用行动证明——AI的真正使命,是让每个企业、每个开发者、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抱智能时代。
正如通义千问官网首页所写:“智慧,应当如水般流动。”在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中,阿里巴巴正悄然书写下一个二十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