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建信基金姜华: 为跨越生命周期的养老财富管理保驾护航

来源:电子报 2024-05-27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显现和人口红利消失,仅靠第一支柱已难以维持退休前的生活。

建信基金FOF投资负责人姜华指出,个人养老规划已迫在眉睫,大家需要从之前的“被动养老”转为“主动养老”,提前考虑养老的事情。

在他看来,个人养老第三支柱任重道远。与其他个人养老金产品相比,养老目标基金(以下简称养老FOF)基于对目标“日期”或“风险”的把握,深耕大类资产配置,长期优势显著。

跨越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

姜华指出,当前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是,对于养老生活,大部分正处职场的中国青年可能并无太多准备。

蚂蚁理财智库“2022当代青年养老规划大调查”显示,中国与海外青年的养老观念差距很大,在3000份有效样本中,77%的美国千禧一代通过401(k)计划等理财规划为养老付出实际行动,而在中国只有16%。

“仅靠第一支柱不易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一部分空缺需要借助第二、三支柱来弥补。不过,由于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覆盖面还不够广,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任重道远。”姜华表示,养老规划这件事已经迫在眉睫。大家需要从之前的“被动养老”转为“主动养老”,提前考虑个人养老财富规划和管理的事情。2022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

在姜华看来,养老第三支柱本质上是跨越生命周期的养老财富管理,即按照生命周期投资理论进行跨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养老目标基金

长期优势相对显著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显示,截至2024年5月下旬,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的四大类个人养老金产品总量已达746只,其中,养老目标基金有180只。

姜华指出,与普通公募基金相比,养老FOF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基金Y份额的设置可享税收优惠。缴费方面,每年按12000元的限额,收入越高,税优越高。这种税收优惠可以进行再投资。

第二,养老财富规划是与生命周期相匹配的长期投资行为,养老资金投资的长期性体现在通过牺牲资金的流动性,争取换来长期投资更高的风险溢价资产以及复利效应带来的补偿。

第三,养老FOF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一站式全球资产配置的公募基金产品。

第四,高夏普比率(即收益风险性价比)是养老FOF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姜华看来,上述四大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各有千秋:养老储蓄相对安全性突出,但在经济上行周期可能较难战胜通胀;养老理财相对波动可能较小,但权益风险资产配置比例通常偏低、业绩弹性可能有限;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资金长期锁定用于养老保障目的的专属保险产品;养老FOF则是基于对目标“日期”或者“风险”的把握,深耕大类资产配置,力争博取超额收益,长期优势相对显著。

姜华指出,个人养老财富规划和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保持长期购买力水平,而权益等风险资产是在长期视角下有望战胜通货膨胀的重要利器。

构建“有锐度的建信FOF”

建信基金深耕FOF投资领域多年,是2017年首批公募FOF基金管理人之一,2019年初即发行养老FOF,2022年11月首批即有养老FOF产品设立Y份额并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目前已有5只。

为给养老投资保驾护航,自2022年四季度新FOF投资团队成立以来,建信FOF投研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升级迭代。其投资方法论先是由量化基金精选的1.0版本,快速升级为在量化基金优选平台融入宏观择时体系的2.0版本;近年来A股市场结构性特征相对明显,又融入中观行业配置的研究和思考,形成“宏观择时、中观择势、微观择优”的3.0版本。

姜华指出,这是一个大的方法论,在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框架下,充分依托全公司的投研资源平台,多元资产和多元策略全面涉猎,形成了一个矩阵式的投资决策体系。

实践证明,这套养老FOF方法论体系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并在构建“有锐度的建信FOF”的目标上卓有成效。

护航养老金融大战略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养老金融至关重要。

作为养老金融的先行者,建行集团2021年提出“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涵盖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等。同时,建行集团致力于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提供“一站式”专业养老服务。

面对养老金融的战略机遇,建行集团构建了完善的养老金融产品供给体系,除开展第一、二支柱相关业务,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目标基金等四大品类也积极开展。

为更好协同集团养老金融大战略,建信基金由高管牵头,成立了养老金融小组,并设立养老金融工作专班,发挥在养老FOF领域的优势,协同集团养老金融业务共同发展。在养老金融专班下,又设养老讲师团,协同总分行在客户经理、个人投资者等人群中介绍和普及个人养老金业务,希望帮助投资者建立全生命周期、场景化的养老规划和投资观念,陪伴养老投资全周期。

谈及当前个人养老金业务的进展,姜华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了一年半,已取得一定成效,供需两端显现很大亮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

他说,养老金融业务仍是蓝海,机构普及和推广的意愿强烈,且已构建起供给丰富、特色明显的全谱系产品体系,但在业务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阻力,主要体现在需求端。

“目前在老龄化背景下,部分受众群体对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认知理解和未来规划仍有提升空间,供需两端出现错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姜华坦言,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已达数百只,投资者要弄清楚各自特点,并最终做出适当选择,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受众群体范围广,风险偏好各有不同,让人们认识到养老的重要性并选择到适配的产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个人养老发展空间巨大

人社部、财政部数据显示,从中国养老金三支柱的资金结构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接近6万亿元,企业、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规模合计5.75万亿元,相比之下,个人养老金规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未来,养老FOF如何凭借自身优势继续“开疆拓土”?姜华给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理念的直达。他认为,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红利拐点的大背景下,个人养老的财富规划和管理非常重要,这个理念和认知需要直达每个人心中。

二是养老FOF基金经理除了秉持“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的初心外,还要有对持有人养老陪伴的责任心,树立帮助持有人资产长期稳健增值的理念。希望养老FOF团队通过持续提供养老稳健增值服务,填补替代率沟壑,最终实现增厚养老财富的目标。

三是在养老FOF产品管理上持续探索创新。据姜华透露,对于重点产品,不再单纯基于“风险”或“日期”的视角,而是结合基金经理的年龄、风格,尝试将基金经理特点、优势与产品特色相匹配。

中国基金报App
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