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近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
按照该措施的规划,北京市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带动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演艺、出版、影视、网络视听、文旅文博、媒体融合等重点领域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涌现,文化与其他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国家级产业集群,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据北京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涵盖十个方面。在促进文化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赋能文化新场景新业态。支持文化科技企业享受科技创新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大型文化科技企业牵头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15987.9亿元,占全国比重16%;同比增长7.2%,高出全国增速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776.2亿元,同比增长8.0%。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文化科技融合和文化新业态发展态势强劲。
据统计,北京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收11449.9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市文化企业营收比重达71.6%,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营收的比重达27.5%,高出全国增速1.7个百分点。
快手科技副总裁、大模型团队负责人张迪认为,《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的出台,是对北京AI产业发展的再一次强力推动,若干举措详尽描述了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计划表、路线图,为企业创新的重点突破指明了方向。
据悉,北京已推进8批次94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备案上线,占全国备案总数近40%。
截至2024年11月中旬,北京市头部大模型注册用户数达3.1亿,百度、抖音、智谱、月之暗面等企业通过API接口服务全国超1.4万家机构,日均调用3.16亿次,示范带动效应凸显。
目前,北京汇聚了诸多头部文化公司,除了中国电影、中国出版、中文在线、完美世界、掌趣科技等,还有不少新兴文化企业,如抖音、智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