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岁末年终,A股市场开始震荡走强,尤其近期被市场视作“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有所表现,“大金融”领域是否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哪些细分领域更好?后续如何布局?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博时主题行业混合基金经理金晟哲、南方基金证券ETF基金经理孙伟、汇丰晋信研究总监兼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陆彬、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威达、永赢基金策略分析师戴清、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经理刘安坤、创金合信金融地产基金经理李龑、诺德基金基金经理谢屹、万家基金策略分析师钱海。
这些投资人士认为,近期基本面和交易面共振引发券商走强,总体上A股的金融板块具有长期的机遇,投资者可以借道相关基金通过定投形式布局。
基本面和交易面共振
引发券商股走强
中国基金报记者:岁末年终,A股市场逐渐走强,尤其券商板块,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金晟哲:一是近期各部委对于出现的房地产市场的风险给予了比较快速及时有效的应对,打消了市场对于房地产信用风险的担心,提高市场风险偏好。二是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居民的财富在逐渐入市,近期降准及一系列比较友好的表态,令投资者对市场看法变得更加正面,A股市场的交易量已经维持在1万亿以上,以上因素均有利于券商股的表现。
孙伟:首先,券商在去年7月快速上涨后,经历了1年多的震荡下行后,估值消化较为充分;其次,在今年众多高景气行业涨幅较大的情况下,景气持续向好但涨幅落后的券商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机构资金关注;最后,流动性宽松预期和行业发展红利渐渐从逻辑认可走向投资共识。
刘安坤:一是有春季躁动的日历效应,年末市场情绪相对较高,券商作为高贝塔板块会有所反映;二是降准带来将充裕的流动性,也有利于大盘情绪的好转。
谢屹:券商板块观察成交量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指标。沪深和北交所成交量放大,导致佣金收入增加,推高盈利预期并带动股价,这是主要逻辑。除了盈利预期之外,券商行业在股票层面具有高度波动性,也叫高Beta品种。这种高Beta其实也是来自于经纪主业本身的盈利波动性,等于给了券商股一个看涨期权。
李龑:货币信用环境由此前的紧信用逐步转为宽信用,体现在数据上就是存量社融增速迎来拐点,将从持续下行转为企稳回升。在此背景下,以金融股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都有较为明显的上涨。
钱海:一是季节性因素,A股市场历来有“春节效应”,也叫春季躁动,主要原因是宏观数据空窗期,资金面相对宽裕,机构主动布局来年。二是降准信号释放后,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逐步增强,纷纷看好明年中国经济,消费白马股走强。券商是A股反映系统性利好的板块,因而也出现明显的上涨。
看好“大金融”长期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包括银行、券商、保险在内的“大金融”领域的投资机遇?是否有趋势性行情?
金晟哲:我们现在比较看好大金融板块,整个金融板块的估值处于比较底部的位置,所以我们比较看好未来一个季度金融股的表现。
孙伟:我们认为是长期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短期趋势较难预测和把握。
陆彬: 价值领域我们看好大金融、大地产板块,市场争议比较大,目前估值和机构配置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政策或投资预期边际改变,我们看好这些行业估值修复的机会。
向威达:与券商类似,银行也受到估值与机构配置双底部修复逻辑驱动。目前市场对于银行明年仍有7%~9%的增长预期,在明年稳增长背景以及降准带来长期资金释放下,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得到提升,负债成本降低。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处于十年以来最佳状态,综合上述因素,可以说银行目前配置性价比凸显。银行的优势在于资产质量稳健,而券商的优势在于业绩弹性较高,优质标的均有望在资产组合中做出贡献。趋势性行情有望出现,不过更大可能还是震荡向上为主。
戴清:近期“大金融”领域的投资机遇核心源于经济下行背景下,稳增长、宽信用等政策宽松所带来的风险偏好提升,加上行至年末,基金倾向于稳收益而选择防御性较强、估值偏低的金融板块。
刘安坤:短期相对看好券商的贝塔机会,以及优质的银行龙头机会,到明年稳增长初见成效后,相对看好银行股的机会。保险短期由于负债端压力仍较大,所以尚未看到实质性的拐点。
谢屹:随着经济体增速逐步降低,资产收益率必然同步降低,各发达国家经济体都经历过这个过程,中国也开始了这个过程,前两年余额宝就有4%左右利率,现在就只有2%左右。这样的利率即使刚性兑付,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寻找优质的中高收益金融资产必然是数百万亿资金的需求。在金融板块里,哪个赛道能够生产或者销售这些产品,就能受益。所以整体趋势还是很好的。
李龑:随着信用的企稳,银行和保险的基本面有所改善。在经济下行过程中,银行的息差和不良率预期双重承压,保险的资产端的负面预期也较为明显,而随着信用的企稳,这些方面都将明显改善,银行和保险的股价在持续回调后,都可能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对于券商行业,持续性可能会更加明显。部分经营具备优势,符合时代发展的券商,将可能把握住机会,取得较为持续的成长,从而催化股价。
钱海:大金融板块的内在逻辑有所不同,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持续性关键在于看当前稳增长的力度以及明年经济的预期;保险核心看无风险收益率,如果明年经济好,无风险利率上行,则保险股相对收益;券商中短期看A股市场成交量、一级市场交易活跃度、股市赚钱效应等指标,如果经济向好,这些指标都能继续向好,中长期看居民资产权益化进度。因此总结看,如果对明年经济预期较为乐观,大金融板块可持续性较好。
保险、券商等领域被看好
重视财富管理细分赛道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大金融”领域,您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为什么?
金晟哲:我们比较看好财富管理的细分赛道,一方面是居民财富总量的增长、“房住不炒”,另外金融机构本身在供给侧能力的持续性比较强,细分领域的龙头值得关注。
孙伟:从绝对收益角度来看,我们看好估值低廉且静态回报较高的银行业。从相对收益角度,我们看好景气向上且具备更高弹性的券商业。券商行业中长期投资逻辑非常通顺,长期成长逻辑是居民权益投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中期行业仍在创新和景气上行周期。
陆彬:我们重点关注保险行业。保险公司自疫情以来,受负债端(新单同比下滑、代理人脱离)和投资端(利率下行)共振影响,股价连续两年跑输大盘。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公司估值,对于公司价值的影响不大。随着影响估值的两个因素均有望迎来拐点,带来行业估值修复。
向威达:看好资产质量稳健的银行以及有价值重估逻辑、业绩弹性较高、预期增量空间较大的券商。
戴清:券商是我们最关注的细分领域。短期来看,基于流动性、基本面、政策面与估值的反差,目前券商板块整体的配置性价比较高;中长期而言,自上而下的市场改革顺周期叠加居民资产配置拐点,资本市场呈现机构化、国际化、产品化等发展趋势,证券公司以客户为中心迎来大投行、金融市场、泛财富管理业务的重构,行业内优质及特色公司将迎来业务与估值的重构。
谢屹:长期看,能够提供稳健投资收益的金融板块的行业里,银行和保险的优秀标的会更有价值。
李龑:细分领域上看,我看好财富管理方向的优势渠道,包含部分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同时看好财富管理方向上的优质产品端。
钱海:相对更看好券商。经济方面,政策更多是稳,而不是刺激,因而对经济预期相对中性,因此预计银行板块可持续性不强;无风险利率方面,预计明年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经济企稳,无风险利率不具备大幅向上基础,因此认为保险板块可持续性不高。券商有着中长期居民资产逐步入市,同时政策鼓励优质资产上市,预计明年A股成交量相对维持高位,券商相对可持续性较强。
适宜定投金融主题基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投资者如何布局“大金融”领域?
金晟哲:第一建议投资者能够抓住布局金融股的比较好的窗口期。第二,要加强选股,挑选那些在财富管理赛道上面有比较强能力的龙头公司。第三,如果对于金融股的个股,缺乏特别好的评估能力的话,还是建议买金融行业相关的基金或者指数。
孙伟: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指数化”,如果投资者对行业缺少研究和深刻理解,投资券商和银行指数的ETF或场外基金是更加便捷省心的选择;二是“长期化”,不要过度关注短期的趋势和希望精准把握行情的拐点,在估值较低的时候采用定投等方式左侧布局更加从容;三是“分散化”,除了用指数化方式投资大金融行业外,也可考虑金融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分散配置,比如金融和TMT,金融和新能源的相关性都比较低,适合进行组合投资。
向威达:大金融领域中存在较多指数权重股,可考虑通过布局指数类产品间接布局该领域。
戴清:“大金融”领域的券商股,历史来看行情持续时间较短,急涨急跌现象明显,因此建议普通投资者紧跟政策动向,做好研究分析,避免追涨杀跌。
刘安坤:采用定投的方式,布局到相关的行业主题基金即可,同时选择最优质的公司进行投资。
谢屹:还是要着眼于长期,避免投机性的板块,稳定地持有具有长期价值的板块,这是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金融板块相对较好的方式。
李龑:金融股虽然估值低,但是其波动也不小,注意不要追涨杀跌。由于金融股普遍估值较低且ROE较高,我们认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者较有耐心长期持股或者持基,取得合理回报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钱海:大金融板块估值低,分红率高,股价投资的安全边际较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对大金融板块预期收益率需要适当降低,股价弹性可能不足,同时也受到经济周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