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监管政策与市场需求双向推动 私募MOM备案数猛增

来源:电子报 2025-04-28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在市场震荡与制度红利的共同作用下,私募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正从边缘走向主流。今年以来有27只私募MOM产品备案,创下2017年以来年度备案数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自2023年《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明确MOM分仓账户豁免嵌套限制后,私募MOM迅速成为机构资金的“合规出口”。未来,在资管新规持续深化、低利率环境倒逼以及量化策略崛起等多重因素推动下,私募MOM产品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私募MOM产品备案数猛增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4月26日,私募MOM产品年内备案数达到27只,创2017年以来年度备案数量新高。

在三尺法战略合作律所——上海振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曹明律师看来,私募MOM备案猛增源于监管与市场的双向推动。“自2023年下半年起,中基协对单一投顾类产品的备案审核趋严,部分资管机构为规避备案限制,转而选择MOM模式。MOM通过将资金分散至多个投资顾问,既能满足合规要求,又可实现策略多元化,成为替代性解决方案。”

此外,私募MOM相关管理细则也在逐步完善。2019年,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试行)》,2020年发布《关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备案相关事项的通知》,这些文件为MOM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准则,增强了机构发行运作私募MOM产品的信心。

“私募投顾类MOM合同备案条款以及具体执行要求一直在优化调整,整个流程直到去年末才完全理顺。到了今年,备案的产品数量迎来了井喷。”一位期货资管相关负责人坦言。

备案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2017年到2022年,私募MOM每年的备案数量都是个位数,2023年增长到17只、2024年达到23只。

“私募MOM备案数量井喷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国金资管资配团队分析认为:首先,近几年,FOF的投资模式和风险分散优势受到认可,私募MOM的投资逻辑与FOF相似,降低了认知成本;其次,量化私募近一年表现较好,带动了资金增配权益类资产的信心和情绪;最后,当前经济环境在向低利率切换,债券收益率走低,机构投资者需要寻找新的收益来源,MOM模式受到关注。

由量化私募充当投顾产品增多

保险、银行或是“金主”

目前备案的私募MOM产品中,量化私募充当投资顾问的较多,而险资、银行理财资金或是背后“金主”。

一家期货资管负责人介绍,私募投顾类MOM的委外资金多来自银行或保险等金融机构。相对于主观多头策略,量化策略比较系统化、体系化,易于评估。

业内人士认为,这类MOM产品对银行或保险等金融机构吸引力较大,或成为长期趋势。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李春瑜表示,理财公司、保险等配置型资金对投资的透明度、交易的可控度、风控合规的嵌入程度要求较高,私募MOM的特征高度契合,上述资金形成长期趋势的可能性较大。

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不少业内人士预测,私募投顾类MOM产品备案的回暖势头仍会延续一段时间,未来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海外MOM产品发展到数万亿美元规模,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国内的发展趋势跟海外有些类似,未来有望形成非常大的市场。”思睿集团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李富军分析,第一,海外从高利率环境走向低利率环境,债券类产品收益率下行,市场寻找绝对收益类的替代品;第二,金融市场逐渐成熟,股、债、商、汇等市场丰富;第三,政策体系逐渐完善。

国金资管资配团队也认为,私募MOM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私募MOM产品的指引规范越来越完善,发展环境越来越健康;其次,配置型资金越来越多,私募投顾也越来越多,他们之间契合度较高,将助推MOM发展。

不过,上述团队指出,MOM模式的一些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私募MOM对母管理人的投顾筛选能力和宏观投资能力要求较高。母管理人需要评估不同宏观条件下各种策略的表现能力,从而形成合适的组合;在产品设计层面,母管理人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子管理人策略和表现设计不同组合,匹配投资人的诉求。

上海鑫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陈莉表示,未来,在监管框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具备投研实力和风控体系的私募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投顾能力的持续输出和组合管理的协同效率,将成为决定MOM产品长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预计未来五年该领域将保持20%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成为私募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赛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