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经历近一年基础市场的结构性分化,公募基金的产品线在悄然“变阵”。
从基金公司产品布局情况看,近期申报的产品主要为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QDII基金,以及公募FOF、公募REITs等;主动权益类基金、“固收+”基金和同质化的指数基金则相对较少。
公募重点布局三大方向:
债基、指基、QDII基金
岁末年初,基金公司通常会对产品条线进行优化和调整。今年公募如何“变阵”,可以从近期新基金申报和基金清盘情况一窥端倪。
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5日,近三个月申报的新基金中,债基最多,有176只;指数型基金155只、主动权益类基金98只。头部基金公司主要发力ETF等指数型基金和QDII基金,基金公司申报公募FOF、公募REITs等创新品种也比较多。
其中,华夏基金近一个季度新申报10只ETF及联接基金、4只公募REITs、2只公募FOF;南方基金同期新申报7只指数及联接基金、3只债基、2只QDII基金。
谈及公募产品线布局方向的调整,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认为这是供给与需求两端共同促成的结果。一方面,投资者出于规避风险的需要,更多关注债券基金;另一方面,近几年公募发行了许多细分赛道指数基金,供给加大。
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称,相比往年,今年公募产品布局的特点是更重视被动产品,更关注海外投资机会,逆市布局FOF及REITs等新领域。这种策略与2023年QDII基金赚钱效应突出、股票ETF规模逆市增长有密切关系,基金管理人看到了这些新方向的机会。
在指数基金和QDII基金外,公募FOF、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是头部公募机构布局的另一重要方向。
汪璐对此表示,随着养老第三支柱的不断推进,养老FOF的空间非常广阔。尽管当前投资者对FOF的接受度还不高、募集形势并不乐观,但基金公司仍有强大意愿发行该类产品,争取在个人养老金的“蓝海”中抢占先机。
此外,汪璐认为,REITs作为一类创新资产,是基金管理人充实产品条线的重点,目前REITs产品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管理人有动力积极布局来抢占市场份额。
基金三大优化方向:
主动权益、指基、“固收+”
从去年基金清盘情况看,主动权益类基金有149只,占比57%;被动指数及增强指数基金清盘52只,占比20%;“固收+”产品49只,占比19%。
根据记者的统计,管理规模领先的头部基金公司,近一年着重清理了小微ETF及联接基金,业绩不佳的“固收+”基金(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以及业绩欠佳、规模萎缩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等。
汪璐对此表示,2023年清盘的基金多为偏权益类产品,主要是行情震荡权益基金业绩不佳,外加重首发、轻持营的现实情况,投资者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新发的热门产品中,导致业绩不佳的小微产品走向清盘,这种现象也可以视为基金业的“新陈代谢”。
在汪璐看来,基金公司在产品布局时,需要做好前瞻性研究。一方面要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配置需求,应积极布局创新类型基金或创新主题基金;同时,还要从长期视角出发,发行目前认可度不高、但长期有利于社会和投资者的基金产品,例如养老FOF等。
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应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拉长周期看,基金发行冰点常常是下个强势行情的拐点。例如,上一次发行冰点出现在2018年中下旬,而后市场在2019年迎来一轮大行情。“基民应理性看待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在合适的时机进场布局,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安全垫。”汪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