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券商人士畅谈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闫晶滢 莫琳 曹雯璟 赵心怡

来源:电子报 2024-07-22 09:36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正式发布。

多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研究员、首席分析师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完成时间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明确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将在会后全面、高效地展开,有望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及完成时间表

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表示,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完成时间表。会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明确到2029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未来五年将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段。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方奕认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有望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十四个重点领域,经济发展排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一是继续强调发挥好市场机制作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二是继续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意味着深化改革的具体工作方向是多元的,计划是偏中长期的。

中信建投证券政策研究首席胡玉玮表示,全会不仅着眼于中长期发展,还超预期地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分析和部署,强调要“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对各项风险的防范化解,或将使得下半年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

他认为,中长期来看,《公报》着眼于改革、创新和人民三大主线,明确了2029年与2035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聚焦科技创新、突出政治性人民性等多个角度作出全面部署,有利于树立市场信心,推动经济持续稳中向好。

凸显高水平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郭磊表示,会议强调“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会议再次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呼应微观关注。

方奕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更重视公平与福祉,并强调政府和市场关系有机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本次全会进一步指出,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强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实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体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全会充分肯定“两个毫不动摇”,指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发展和优势互补,以及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整体来看,本次全会部署落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发力领域和改革方向与过去几年保持一致,后续需要关注《决定》中具体实施细则的变化。”胡玉玮说。

在荀玉根看来,国企和国有资本要做强做优做大,把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同时,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中信证券首席政策研究分析师于翔表示,会议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未来国企改革与支持民营经济举措将齐头并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各地将引导鼓励发展相关产业

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于翔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本次会议提到“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预计未来根据各地产业禀赋,因地制宜引导鼓励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投资将是各地方政府的工作重心。具体产业方向上,会议提及的数字经济、现代基建、产业链安全或是重点方向。

荀玉根认为,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差异明显,要遵循比较优势进行战略布局。在产业方面,重点关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郭磊认为,会议强调“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即政策在谋划既能激励地方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又能约束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意味着要考虑各地现实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避免供给过度集中。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荀玉根认为,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其中,“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需重点关注。全会对科技、教育领域的支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呼应。

胡玉玮表示,一方面,全会提出的重要表述直指当前科技创新中的具体现实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可能包括优化知识资源在分配中所占比例、塑造宽容失败的氛围等方面;“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人工智能+”保持一致,近期多地陆续出台了算力券等政策;“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则指向了重大技术攻关“卡脖子”问题。

另一方面,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的基础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独立成章,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化改革,是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在科技方面,会议明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于翔预计,后续或以“揭榜挂帅”等方式,联合多主体协同攻关“卡脖子”和基础科学难题,并以多种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在人才方面,完善评价、支持、激励等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

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此,荀玉根认为,为了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主动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会议强调的制度型开放、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共建“一带一路”或是接下来发力的重点方向。

张静静表示,本轮开放建设的重点在于制度性开放:一是外贸体制改革,二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三是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胡玉玮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好于预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1.17万亿元,同比增长6.1%;贸易顺差为3.09万亿元,扩大12%。贸易走强有力支撑了我国上半年经济增长,未来也将延续对外开放积极态势。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结合我国外贸的新特点,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变化:一是由散点式开放转向以统一大市场为动力的整体式开放,二是由侧重于“看得见”的货物贸易开放转向侧重于“看不见”的服务和制度开放,三是由个体开放转向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朋友圈建设为基础的共同体开放。

张文朗认为,以人工智能、平台经济、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能降低面对面接触的成本,从而提升服务业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较大,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可能既包括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也包括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以及支持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