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百度、小米跨界造车,或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轨迹。
最新财报信息显示,百度专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试图通过降本增效实现盈亏平衡;小米汽车业务首次披露超出市场预期,作为新入局者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小米汽车:新秀表现惊艳
小米集团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8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经调整净利润62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汽车业务亏损18亿元,平均每辆车亏损6.6万元。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汽车的销量和毛利率相当出色,二季度售出2.7万辆SU7,毛利率高达15.4%,远超市场预期的4.7%。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的高毛利率得益于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自建工厂的制造优势,以及合作伙伴的信任。随着交付能力的提升以及相关销售权益的变化,小米汽车三、四季度的毛利率预计将会有所改善。
而对于当期的亏损,卢伟冰指出,目前小米汽车规模较小,而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而且,小米的首款车为纯电动车型,投入成本较高,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成本。
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单月交付量达到约1万辆,年内可达到1.5万至2万辆的交付目标。
这一成绩显示小米汽车的定价策略相当成功。小米汽车的单车均价为22.9万元,处于中端市场,既能保证一定的利润空间,又不会因价格过高而失去潜在客户。
小米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公司在智能手机和物联网(loT)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此外,小米庞大的用户群和生态系统也为其汽车业务提供了潜在的客户基础。
对雷军来说,造车不仅是一次商业冒险,更是一次翻身之战。在错过PC互联网时代后,雷军希望借助造车实现“人车家全生态”闭环,在AI时代重新崛起。
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的表现反映积极,8月22日小米股价大涨9%,市值一天增加390亿港元。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重申对小米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从23.2港元提高到24.7港元。报告指出,小米的“人车家生态”战略初见成效,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为64亿元人民币,超出预期,分部毛利率达到15.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小米计划继续发力海外市场,不仅在手机和IoT业务上,还将在适当时机推动汽车业务的国际化。正如雷军所说,“漫长的造车之旅刚刚开始”。
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的先行者
二季度,百度总收入339亿元人民币,同比持平;经营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14%。
作为中国领先的科技公司,百度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萝卜快跑在多个城市运营成果颇为显著。
武汉是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最大运营区,车辆数量约为400辆。尽管在整个出租车市场中的份额仅为1%,但这个数字正在稳步增长。财报数据显示,二季度,萝卜快跑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6%,达89.9万单,反映市场对这种创新服务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接受度。
而且,百度在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二季度每辆车的运营成本同比降低了一半以上,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产生效果。而成本的降低不仅能提高服务的盈利能力,还有助于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
百度透露,新的RT6车型已开始规模化全无人道路测试,有望进一步提升萝卜快跑服务的安全性、舒适度和效率。
百度高管在财报会议上指出,短期内,百度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萝卜快跑在各个运营城市的盈亏平衡。这个目标的实现将证明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商业可行性,为未来的大规模扩张奠定基础。长远来看,百度计划通过技术授权和车队运营等轻资产模式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策略可以让百度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降低大规模扩张所需的资本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萝卜快跑的所有车辆都是百度自有的,公司承担了全部的硬件投资和运营成本。这种模式虽然让百度能够全面控制服务质量、确保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但增加了财务的压力。未来,百度可能会考虑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和收益。
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称,百度的季度收入及核心业务收入符合预期,对百度维持“与大市同步”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