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华商基金胡中原: 风险收益比为锚 以广阔能力圈驱动行业轮动

来源:电子报 2025-03-03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孙晓辉

在公募基金圈,华商基金胡中原是为数不多的“股债双栖型”投资选手。在胡中原的投资哲学中,风险收益比是第一要义。他的权益投资体系以中观行业比较为核心,个股选择淡化阿尔法,组合管理坚持双重分散原则。

实战证明,他的方法论效果不俗,其代表作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自2019年3月他接手以来,连续6个完整年度取得正收益;截至2025年1月31日,该基金A份额近5年净值增长率达162.02%。

展望后市,胡中原对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产业端看好人工智能产业链,业绩确定端布局出口链、消费电子等。对于今年的债券市场,他认为需警惕波动放大风险,策略上以防守为主,捕捉结构性机会。

从债券交易员到全能型基金经理

胡中原现任华商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助理,他拥有十余年证券从业经验,2014年北大硕士毕业后加入华商基金,早期专注债券交易领域,2017年负责债券交易管理。2018年,胡中原转战投资领域,2019年3月正式接管公募基金产品,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是他执掌的第一只产品,从此开启了从纯债投资向权益投资的跨越。

这种债转股的独特路径,进一步塑造了胡中原“风险收益比优先”的核心投资哲学。在他看来,债券投资教会他永远先计算向下空间,“信用债可能只有3%的票息收益,但一旦暴雷可能损失全部本金。”这种不对称性让他在债券和权益投资中都始终要求潜在上涨空间必须覆盖潜在风险。

作为“股债双栖型”基金经理,胡中原表现出强大的多资产驾驭能力。在他看来,权益和债券从来不是两类对立的资产,更多时候投资脉络一致,逻辑可以相互验证,通过及时切换频道,既能在权益资产中表现出应有的进攻性,同时在债券配置中又不失谨慎。

目前他在管产品涵盖二级债基、灵活配置型基金、纯债基金等多元品类,管理规模超320亿元,产品中长期超额收益显著。以他管理时间最久的华商润丰灵活配置混合为例,这只产品在2019年到2024年的4个完整年度中均取得正收益。截至2025年1月31日,基金A份额近5年净值增长率达162.02%,近1年涨幅为63.65%,长期、短期业绩均排名同类前2%。

胡中原表示,他的投资体系以中观行业比较为核心,对于行业选择并无明确偏好,主观性价比和行业趋势是主要判断标准,个股选择淡化阿尔法,侧重产业链各环节龙头均衡配置。在买入和卖出时,他基本不会考虑短期的交易、情绪、资金、动量等指标,只关注行业本身。当持仓行业出现证伪信号或发现更高性价比方向时,会果断切换。

通常而言,对于周期、消费这样的成熟行业,主要通过产能利用率、价格周期、竞争格局等信息判断周期位置;对于AI、机器人这样的新兴行业,则着重分析技术突破路径、需求爆发节奏等驱动逻辑。

组合管理上,他坚持分散的配置艺术,即便是最看好的行业,单一细分赛道持仓也基本不超过30%,且会在产业链各环节分散布局,如人工智能持仓中,会同步配置多个细分方向。

面对市场极端行情,胡中原主要通过低相关性的行业布局(如同时配置人工智能与公共事业)来分散风险,放弃短期择时,依靠产业趋势验证和控制仓位风险暴露来扛过波动期。

看好“政策+流动性”双驱动的行情

历史财报显示,胡中原在行业轮动中表现出较高的胜率,曾精准把握了多次经典切换。比如,2021年5月清仓白酒医药,转战煤炭、生猪板块;2022年11月抛售新能源,加仓消费;2023年末减持航空,转投医疗器械和火电;2024年11月军工切换至轮胎板块,这些成功操作都为组合贡献了不菲的超额收益。

“2022年光伏板块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和同质化竞争,经过慎重考虑,我于当年11月清仓,切换至当时暴跌的白酒龙头。”

这一操作不仅规避了光伏板块后续大幅的回撤,更成功捕捉到白酒板块的超跌反弹。对于胡中原而言,这次的成功意义重大,再次验证了其投资策略的有效性,标志着他的投资框架基本成熟。

实际上,从债券交易员成功进阶到全能型基金经理,得益于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高频产业跟踪及复盘。

为快速补齐此前在投研方面的经验缺失,胡中原自律勤勉,每天坚持十多个小时高强度学习,经年不辍,他的研究已覆盖全市场30多个大类行业的100多个细分行业。在他看来,多年来对于行业认知和理解的不断加深,除了个人努力,华商基金开放的交流平台和制度保障也助益良多。

不过,胡中原不愿给自己“贴标签”,这些年他一直努力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他始终认为在市场每一次吃的亏,每一次花时间和精力去学的东西,最终都会有回报。

展望后市,胡中原对A股持乐观态度,核心逻辑是在“政策底+流动性底”双驱动下,市场将进入长期估值修复通道。

一是政策托底效应强化。在他看来,2024年9月以来的政策转向已形成明确支撑,地产纾困、地方债务化解、科技产业扶持等“组合拳”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二是流动性宽松重估资产。当前市场资金面处于历史宽松周期,风险偏好回升推动估值体系重构,“资产荒”背景下权益资产吸引力凸显。

对于接下来的配置思路,胡中原坚持产业趋势和业绩兑现的双主线。其中,产业趋势端聚焦光模块、服务器、液冷设备等人工智能算力链、人形机器人以及MR、AR硬件迭代方向;业绩确定性方面主要布局出口链领域,如家电、摩托车、轮胎等行业,以及消费电子板块。

对于今年的债券市场,胡中原认为需警惕波动放大风险。策略上以防守为主,捕捉结构性机会。其中,利率债维持3~4年中性久期,二级债基可通过国债期货来对冲利率波动;信用债严格控制资质下沉,以央企为主,规避信用风险;可转债在供需改善、资金迁徙背景下或出现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价格低、溢价率低的双低和高股性品种。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