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 指数投资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

来源:电子报 2025-03-31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张玲

3月26日,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25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AI新纪元 指数大时代”。

会上,围绕指数投资的未来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发表了题为《共筑指数星河,同启生态新章》的演讲。

李一梅表示,过去一年,大家见证了许多ETF的历史时刻。例如,以ETF为主的被动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主动投资、ETF管理规模突破3万亿元、首只规模超4000亿元的ETF诞生、ETF数量破千只等。此外,晨星发布的《全球公募基金及中国主题基金资金流观察》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境内有3家基金公司跻身全球ETF提供商前25。

“指数化投资作为连接投融资两端的重要纽带,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居民财富管理、推动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工具。”李一梅表示,作为境内首只ETF的基金管理人,华夏基金见证了中国ETF从无到有、从工具到生态的跃迁。

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全球资管行业深刻变革的交汇点,李一梅对指数投资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认为,指数投资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以投资者为中心、行业共生共赢三项原则。同时,需要围绕产品力、服务力、数智力构建稳固的三角支撑体系。

指数投资迎来四大发展机遇

李一梅认为,指数投资特别是ETF将迎来四大发展机遇。

一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ETF成为核心配置工具。随着居民财富积累,投资者对风险分散和资产透明度的要求提升,ETF凭借费率低、流动性好、风险分散、持仓透明度高等特点,成为满足资产配置需求的理想工具。从海外市场发展历程来看,ETF会成为资产配置的主力军。

二是中长期资金入市大力推进,带来可观增量支持。我国拥有庞大的中长期资金体系,且这些资金的实际权益投资比例远未达到上限,入市程度相较成熟市场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从长期视角看,指数投资可以弥补主动管理在管理大规模资金上的能力局限,且主动管理获取长期超额收益的能力相对于指数投资在减弱。同时,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讲,费率是影响长期收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前,中长期资金入市正在多维协同推进中。ETF具有持仓透明、分散投资、交易便利、成本低廉、投资容量大等诸多优势,非常适宜中长期资金进行配置。

三是中国资产重估,全球配置催生新蓝海。当前全球资金从“单一市场依赖”转向“多极化配置”,这一深刻变革与中国资产的系统性重估,正推动跨境ETF从边缘工具跃升为全球资本重新定价中国资产的“投票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及A股纳入国际指数扩容,外资增配中国资产的“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在政策红利、估值优势与技术创新共振下,中国ETF有望从“区域选项”升级为“全球标配”。这一转变有望催生万亿级新蓝海。

四是科技重构生态,AI+ETF启动新跃迁。科学技术尤其是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ETF的产品创设、管理和竞争格局。在产品端,AI技术促进指数编制的“智能进化”。在投资管理中,AI算法可以提升ETF管理效能。此外,AI有望驱动“智慧投顾”与ETF深度融合,促进ETF生态服务“数智升维”。AI+ETF的融合有望催生更高效、普惠且个性化的ETF新时代。

推动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

构建三角支撑体系

李一梅坦言,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境内指数投资仍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投资者认知不足、生态体系有待完善等痛点。如何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型,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突破”更是核心命题。未来,唯有以高质量发展为锚,以投资者利益为本,才能让指数投资从“小众选择”走向“大众信赖”。

今年年初,证监会发布《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持续丰富指数基金产品体系、加快优化指数化投资发展生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等多方面提出了详细措施。

李一梅认为,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三项原则:一、坚持创新驱动;二、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三、坚持行业共生共赢。

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绝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围绕产品力、服务力、数智力构建稳固的三角支撑体系。

首先,在产品力方面,要从“被动跟踪”变为“主动创造”,提升创新能力。

指数投资不等于被动管理。好的指数背后一定有主动研发的心血结晶,承载主动管理经验的总结。从大火的中证A500指数、自由现金流指数,我们看到一个好的指数会给整个行业生态圈带来巨大的推动力量。所以,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指数设计、产品创设、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环节注入主动价值,创造出更好的、长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的指数及产品。

公募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推出更多融入主动价值的创新产品和策略,例如Smart Beta、增强策略等,努力在ETF框架下实现超额收益。未来,兼具低成本、高透明度和主动管理灵活性的ETF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尤其在科技颠覆、ESG投资及全球资产配置领域,主动价值与被动工具的结合将释放出更大潜力。

其次,在服务力方面,要从工具供给变为解决方案,打造一站式服务。

ETF的本质是工具,但投资者的核心需求是“解决问题”。近些年很多同业呼吁希望居民财富能以账户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更好地解决财富管理目标和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的问题。我们希望ETF将来发展到以投资者财富管理目标为核心,提供解决方案,通过组合化的方式、投顾化的方式进行管理,真正把工具做成能够和投资者需求完全匹配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要真正地把投资变成服务,而不只是一次产品的销售。”

过去行业更多聚焦产品数量的扩容,未来需要以场景化为导向,提供“产品+策略+服务”的一体化方案。当然,ETF的一站式服务,绝不单单是产品的组合这么简单,而是良性ETF生态圈同心协力的结果:它包含专业的产品研究、丰富的衍生工具、多元的交易策略、完善的做市服务、完备的投顾、体系化的投资者培育等等。

最后,在数智力方面,要从“规模竞争”变为“科技赋能”,构建数字化服务生态。

未来,ETF生态将进一步向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率演进。ETF竞争将更加聚焦数据能力与生态效率。基金公司需要深度融合前沿技术与业务全链条,驱动产品创新、效率提升和服务升级。例如,以AI技术为底层支撑,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指数策略,提升投资的灵活性和精准度。通过智能投研与自动化运营体系重构业务流程,依托大数据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时解析政策、行业及企业动态,缩短投研响应周期;通过算法交易与智能风控系统降低跟踪误差,实现组合配置的动态优化和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控,提升ETF管理效能。

“我们一直说指数基金是‘基金管理人用尽全力让投资者毫不费力’,相信AI的助力会让我们这个费尽全力的过程更加数智化、精准化,以更小的风险以及更少的人力就可以实现。非常期待整个行业,包括券商、银行、销售渠道以及媒体伙伴一起,真正用好AI,让AI为服务客户插上翅膀,让我们有机会成为钢铁侠一样的超人,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客户。”李一梅说。

作为国内ETF领域的先行者,华夏基金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与“因势而变”的创新精神。为了向投资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华夏基金积极构建了“指数研究+指数服务+指数策略”的能力体系。“我们推出了一站式指数服务平台——红色火箭,通过构建指数投资垂直生态,让更多投资者了解、会用、善用指数投资。”

李一梅透露,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开放生态,与各方伙伴共建“指数投资共同体”,在资产端、资金端、服务端形成合力,让ETF真正成为普惠金融的“基石工具”。

“指数投资的高质量发展,是一场‘用规则战胜人性,用科技赋能普惠,用开放拥抱未来’的远征。”李一梅呼吁,“让我们以《行动方案》为蓝图,以投资者利益为根本,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担当,以星河为盟,以生态为约,携手共进,为指数投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向上的力量’,共同书写中国指数化投资的新篇章!”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