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短期规模波动 不改指数投资长期发展趋势

来源:电子报 2025-04-28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今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逆转缩水趋势,重回正增长,同期指数型基金规模则呈现缩水态势。

业内人士及机构认为,指数产品规模短期波动或源于市场行情变化及投资者需求的调整,并不会改变其长期发展趋势。未来,主动和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并非此消彼长,而将呈现整体上涨、动态平衡、互补共存的特征。主动权益基金想要脱颖而出,需要提升超额收益获取能力等多方面实力。

短期规模波动

不改指数投资长期发展趋势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一季度,在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环比增长583.78亿元的同时,指数型基金规模减少超50亿元。

国联基金指出,指数基金规模出现萎缩,或由于市场结构性行情突出,股票ETF中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转向风格更加利好、超额收益回归的主动基金。

创金合信基金认为,市场投资情绪自2024年四季度高点消退后,中小投资者减少了对指数基金的投资,导致指数基金规模一季度缩水。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认为,虽然短期内规模数据下降,但从长期和整体来看,指数基金具有多项优势,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发展势头不能仅依据一个季度的规模变动来判断。

另据统计,在不计算联接基金的情况下,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合计3.41万亿元,环比增加1.64%。

“当前市场调整,主动权益基金的增长部分受益于市场风格切换,更多与投资者短期偏好有关,而非对被动投资逻辑的根本否定。”一位基金人士指出,长期来看,被动产品的低成本、工具化属性仍是其核心优势,更多受益于工具化配置需求。

两者规模或将动态平衡

未来主动和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两类产品的规模仍将整体上涨。长期视角下,两类产品的规模变化最终取决于能否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永赢权益研究部总经理、永赢惠添益基金经理王乾认为,未来主动和被动产品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望呈现动态平衡、互补共存的特征,可以匹配投资者在不同市场行情结构下的理财需求。在市场普涨或单边行情阶段,主动基金整体跑赢指数的难度较大,指数基金凭借低费率、持仓透明化等优势更具吸引力;而在结构性行情以及震荡市阶段,主动产品在行业配置、个股选择等方面具备优势,更有可能创造出超额收益。

博时基金表示,ETF业务与主动管理业务协同发展,可以满足市场上绝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发展主动管理业务的基础上,拓展ETF业务有利于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

“未来权益基金中,被动基金规模可能继续增长,主动权益基金也仍有发展空间。”孙珩进一步指出,影响被动型基金规模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监管政策的支持以及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等,影响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变化的因素包括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和业绩表现、市场风格和行情的适配性等。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分析称,影响两类产品规模的短期原因在于权益市场的表现以及超额收益的情况,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无风险收益下行,进入权益市场的资金将不断增加,权益基金规模将整体增长。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