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江右
从2019年7月22日开市至今,科创板股票数量已经达到437只,股票总市值超5万亿元。从发行市场来看,437只新股上市至今,相较发行价平均涨幅为115%,其中,312只个股上涨,125只个股跌破发行价。
科创板新股市场化机制在不断完善,不过今年遇到新情况,询价新规叠加市场疲弱,科创板新股首日破发情况频频出现。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家券商,有券商表示,科创板构建了市场化机制,应推动核心机构发挥好新股定价作用,并引入更多长期资金,也有券商建议适度放开自主配售权。
新股平均上涨115%
今年频现首日破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5日,科创板共计有43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5.39万亿元,平均市值为123亿元,平均市盈率为44.98倍。股价方面,科创板股票相较发行价平均涨幅为115%,312只个股上涨,125只个股跌破发行价。
其中,光伏概念的固德威、奥特维以及生物医药概念的美迪西上市以来涨幅排名前三,最新股价比发行价涨幅都超过了1000%,分别为1281%、1278%和1164%,东威科技、天奈科技、复旦微电等也涨超900%。不过,有8只个股破发超过50%。
以固德威来看,该股2020年9月4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为37.93元,最新股价为371元,由于上市以来进行过分红和股本转增,实际复权后股价已经超过500元。固德威最新总市值为457亿元。
虽然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相较发行价整体有翻倍的涨幅,但破发个股数量也不少,尤其今年3、4月市场疲弱之时,新股首日破发频频,唯捷创芯、普源精电首日更是跌超30%。
对于今年科创板新股破发情形,多家券商表示,此前机构抱团压价,2021年9月份科创板询价新规实施后,科创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走高,新股破发率一度提升,但市场很快实现自发调节,发行市盈率回落,破发率降低。
券商建言稳定新股发行市场
作为A股市场探索注册制的试验田,科创板的发行和表现备受关注。多家券商表示,科创板构建了市场化的发行承销机制,未来推动发挥核心专业机构的定价能力,引入更多长期资金,相信发行机制会更加稳定。
中金公司投行执行负责人、投行深圳总部负责人龙亮表示,科创板开市和注册制实施以来,从发行端看,科创板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发行定价,构建了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
兴业证券表示,自2021年9月份科创板询价新规实施后,科创板IPO平均发行市盈率走高,新股破发率一度提升,打新收益率回落,但市场很快实现自发调节,发行市盈率回落,破发率降低。
龙亮认为,伴随科创板新股询价制度进一步完善,买卖双方博弈逐步回归均衡,IPO市场新股后市破发比例有所上升。发行配售方面,虽然已向机构投资者倾斜,但单个投资者获配量仍相对较低,投资者报价“博入围”心态仍然存在;后市交易方面,投资者多持短期交易心态。
国元证券相关人士表示,注册制改革以来,科创板采取市场化的询价制度,基本符合市场预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变化,实践中也出现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参与配售的询价机构则往往在新股上市后迅速落袋为安,并未能有效扮演长期投资者的角色。新股发行定价是多方市场主体动态博弈直至价格均衡的过程,建议主管部门对科创板股票发行承销进行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疏导,促进博弈均衡,提高发行效率。
龙亮也表示,投资银行应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维护新股发行市场稳定。一是推动核心机构发挥定价作用。头部公募基金、保险机构的投研和定价能力相对更加成熟,投资银行应加强与头部机构的沟通交流,更多依靠核心投资者的专业报价实现审慎合理定价。二是积极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增加权益配置,助推资本市场稳定、高质量发展。
兴业证券则建议,可以探索适度放开承销商的自主配售权,在分类配售的基础上,允许主承销商对于具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的机构提高配售比例,更大限度地向较高质量的中长期投资者配售。
中银证券非银分析师张天愉也表示,科创板定价能力和制度正不断完善。未来,随着机制的进一步优化、本土投行定价能力的增强、外资机构投资者和国际券商投行的加入,新股发行定价能力有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