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迎接优质中国资产回流 港股市场或迎发展新契机

来源:电子报 2025-04-21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香港交易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并称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中概股回流的路径、对港股市场的影响等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概股回流香港若落地,短期情绪或有扰动,但直接影响可控。中长期看,随着更多优质中国资产回流,港股市场将迎来资产质量升级、交投活跃度提升的发展新契机。

近30只中概股符合标准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390家,总市值合计超过9200亿美元,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在内的前20大中概股公司市值合计超过7800亿美元,占比约为85%。

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向记者介绍,中概股回流港股主要有二次上市和双重主要上市两种方式。二次上市流程简便,合规要求有多项豁免,能保留现行VIE结构及不同投票权架构,但无法纳入港股通,交易便利性受限。双重主要上市则需满足港交所全部上市规则,流程复杂,成本高,但可直接进入港股通,且两地上市地位独立,即便原上市地退市,港股地位不受影响 。

2018年贸易战时已有不少企业通过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回归港股,小米、美团、阿里巴巴等于2018年、2019年回归,网易、京东、哔哩哔哩、百度等17家企业于2020年—2021年回归,其中有不少企业已转为双重上市。Wind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港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0%、28%,2018年以来中资股成交额占比均在30%以上。

“考虑到港股目前上市具备便利性框架,若此次中概股回流,我们预计香港仍将是首选目标。经过我们的筛选,符合回流标准的中概股近30只,合计市值近2000亿美元,预计该部分将带来约50亿港币的日均交易额,另外若所有ADR交易额回流预计可额外带来超100亿港币的日均交易额,约占2024年交易额的10%。此次中概股回流一方面能增加港交所上市费,另一方面有望进一步提升港股交易活跃度,港交所有望全面受益。”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联席所长孙婷谈道。

中金公司也表示,若中概股潜在退市风险进一步演绎,我们预计,未上市中概股或加速回港二次/双重上市,已上市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交易亦有望持续向港股迁移,进而带动港股市场成交额中枢提升、为港交所盈利增长及估值提振提供催化。

港股市场或迎发展新契机

中概股回流,对香港市场影响深远。沪上一位QDII基金经理指出,若成功承接中概股回流,香港将加速融入“双循环”格局,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跳板,并吸引更多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这种“双向开放”的深化,或将重塑全球金融权力结构。

魏凤春认为,从流动性看,中概股回归,将为港股注入新鲜资金。从市场结构角度,能优化港股产业结构。从国际地位层面,可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升港股全球影响力,但短期内也可能出现资金分流与股价波动等问题。

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何康表示,截至4月14日,76%(市值占比)的样本内中概股ADR已在香港实现两地上市;75%(数量占比)的样本内仅在美上市的重点中国公司符合回港上市条件,且或可选择“介绍上市”(不募资或发行新股),若中概股ADR在美退市,其直接影响可控。从中长期看,随着更多优质中国资产回流港股,港股市场将迎来资产质量升级、交投活跃度提升的发展新契机。

何康认为,后续的关注点包括:一是特朗普团队及SEC会否进一步推进相关退市政策,若推进或对海外中资股产生短期的情绪扰动;二是部分公司会否加快申请回港上市,监管层是否会就上市及未来入港标准及流程提供便利;三是美国会否推出其他方面的限制性措施。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