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内房仙股2倍飙涨 机构散户激烈博弈

来源:电子报 2023-09-11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楼市宽松预期兑现,刺激已沦为“仙股”的内房股上演经典的“困境反转”式飙涨。

内房股短期内的数倍涨幅,背后不仅有华尔街之狼的精准潜伏,也有内外资博弈和散户的跟风炒作。飙涨之后,有外资机构开始期待“第二阶段宽松政策”的出台和市场情绪的进一步改善,甚至给予民营房企20%的继续上行空间。 不过,也有机构提示短期亢奋后股价可能回落,11月的房企销售数据或是判断后续基本面改善的关键。

内房股强势反弹 机构资金激烈博弈

政策放宽,港股内房指数自今年8月的低位快速反弹,幅度达到15%,跑贏同期恒指12个百分点。尤其是近期陷入账务困境的内房股反弹更为凶猛,中国恒大9月6日一日飙涨逾80%,融创中国涨逾六成,而当日恒指走势趋平,几无涨跌。近一周内,融创中国累计大涨164%,中国恒大上涨133%,碧桂园上涨20%。

这三只内房股近期股价均跌入历史低位,已沦为低于1港元的“仙股”。随着股价强势反弹,有2只个股重返1港元之上,融创中国和碧桂园股价报2.48港元、1.07港元,而中国恒大报收0.64港元;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碧桂园较其历史低价已分别上涨1.91倍、1.85倍和0.55倍。

政策放宽节奏有望成为内房股持续反弹的动力。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称,近期房贷宽松措施以及一线城市的跟进,将适度缓解家庭利息支付压力,提升购房者信心,有望帮助四季度销售超越季节性因素出现回升。

高盛称,“认房不认贷”政策或致二手盘房源激增,但在宏观挑战下,潜在买家仍然不足。不过,该行相信,政府可能会在目前的“第一阶段宽松”,即取消之前对购房、抵押贷款及房价的限制之后,逐步转向“第二阶段宽松”。新阶段,可能将进一步利用资产负债表,向购房者和开发商提供财政资源,减轻房地产行业的去杠杆压力。

机构对于宽松政策的出台预期强烈,部分机构提前布局。股权变动信息显示,摩根大通于8月14日以0.844港元均价买入1.71亿股碧桂园,动用资金约1.44亿港元。虽然摩根大通转天就卖出了7858万股,但仍持有约1亿股碧桂园;以9月7日碧桂园1.07港元的收盘价计算,浮盈约2000万港元。

随着近期地产政策利好兑现,内房股大幅上涨后,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货。

以联交所CCASS的代持机构持股变动来看,不同券商所代表的机构仍有相当分歧。持有中国恒大股票占比在1%以上的机构中,汇丰银行近一周(9月1日~9月7日)减持16%至4.51亿股,持股占比3.4%;花旗银行增持中国恒大9.8%至1.8亿股,占比1.4%;中资机构中,近一周,中银(香港)增持4.8%至4.83亿股,港资恒生证券增持16%至9364万股。

融创中国的内外资机构减持出货较为明显。持股比率高达40%的花旗银行近一周减持2.2%至21.9亿股;摩根大通银行同期减持约23%至6470万股;汇丰银行近一周减持7.1%至2.69亿股。中资机构也有不同程度的减持,持股占比5.2%的中银香港近一周减持融创中国4.3%至2.84亿股。不过,瑞银证券香港增持64%至1.05亿股,成为机构中的加仓主力。

但机构对待碧桂园的态度与另两只内房股不同,增持迹象明显,机构持有意愿或更趋于长远。摩根大通近一周增持8.2%至16.1亿股,持股占比达到5.8%; 中资机构增持比例也较高,广发证券(香港)近一周增持11倍至3.8亿股,占比1.4%。不过,持股比率最大的汇丰银行减持5%至29.7亿股,占比仍有11%。

南向资金分化明显

与机构的博弈相比,个股的参与呈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南向资金对于一些地产股后知后觉。融创中国9月6日大涨时,南向资金持股比率为17.83%;次日,南向资金快速提高持股比率至21.53%,为南向资金增幅最大的一天,显示出南向资金对融创中国的上涨存在预期差纠偏。

不过,南向资金对碧桂园的布局比较超前。8月初碧桂园股价跌破1港元以后,南向资金的持股比率出现了快速增长。8月1日,南向资金的持股比率为7.11%,到8月23日其股价创出新低时,南向资金的持股比率提升至12.04%,25日继续升至12.63%,至9月7日,南向资金的持股比率仍维持在12.41%高位。

中国恒大则是另一出戏码。8月28日股票复牌时,南向资金的持股比率为9.92%,随后持股比率一路减少,即使在9月6日中国恒大上涨82%当天,南向资金持仓继续减少至8.89%,南向资金还在逢高出货。目前,南向资金持股比率减至8.87%,合计持有11.71亿股,持股市值7.49亿港元。

相比较,对于趋势明显的个股,境外散户相对更加活跃,对个股的偏好与机构也有差异。以散户比较活跃的在线券商App平台为例,富途证券国际(香港)近一周增持中国恒大约20%至1.46亿股,是持股超过1%的券商中增持最多的,与部分机构的减持大相径庭;同时,富途证券国际近一周减持20%融创中国至1.02亿股,又与南向资金的判断完全不同。

散户也会出现明显的逢高出货。盈透证券香港对融创中国近两周增持33%,但最近一个交易日出货16%剩余2784万股。对碧桂园近一周增持64%,最近一个交易日也减持3.1%。

地产销售恢复情况或决定反弹势能

政策预期兑现,叠加部分机构高位出货,内房尤其是财困股的反弹空间还有多少?

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未来一至两个月的内房销售数据应有所改善,市场短期亢奋状态将持续一段时间。然而,最近的宽松政策并不会改变游戏规则,内房股不太可能持续反弹,在销售数据恶化之时反弹势头也将结束。

高盛也指出,由于这些措施将推高家庭杠杆率,而2014年上一轮经济低迷以来家庭偿债能力减弱,家庭杠杆率已明显升高,有关措施带来的正面影响或难以长时间维持,不足以缓解内房股去杠杆及均价下行的压力。

从基本面角度考虑,后续民企销售的恢复情况或成关键。

花旗发表报告称,内房股短期受政策推动,股价回升,但9月份销售复苏可能只是“假阳性”,需要在11月重新评估。

花旗分析,内房股下半年销售前景未明,7月至8月销售出现双底、前8个月销售同比下跌10%,同时,由于去库存比率偏低,大部分房企销售前景并不明朗。楼市能否持续复苏,取决于居民对就业及收入预期能否改善,楼价平稳以及项目是否能够如期交付。

至于房企后续反弹的幅度,摩根大通认为,如以之前典型反弹为基准,内房股当前走势已与平均回报率18%一致;若以历史最高回报率25%为基准,仍有7个百分点的空间。另外,以三个月高位为基准,国企内房可能出现10%的上行空间,民营内房(包括财困内房)仍可能出现20%左右的上行。不过,中期业绩公布后,股本融资窗口重启,民营内房配股风险开始上升。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