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被动投资快速发展,“巨无霸”ETF产品不断涌现。大象起舞的背后,过往不太常见的ETF“举牌”问题引起市场关注。
近期,中芯国际发布易方达科创50ETF因持有公司境内总股本超5%的提示性公告,之后又因该ETF减持再次对外发布提示性公告。此前,中芯国际曾多次发布华夏科创50ETF持有其境内总股本超5%的公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上述科创50ETF只是触及持有境内总股本超5%的披露要求,未来若ETF规模进一步增长,持有上市公司总股本超5%,将可能触及证券法规定的举牌条件,或对ETF的投资运作、跟踪误差等方面产生短暂影响。
业内人士建议,作为被动投资产品,ETF未来若出现“举牌”行为,希望能够在短线交易、信息披露等法规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豁免。
易方达科创50ETF持有
中芯国际境内股本一度超5%
近日,中芯国际公告,易方达科创50ETF增持公司股份961.62万股,现持有其境内股票1.09亿股,占公司境内总股本的比例为5.47%,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36%。
随后,中芯国际再次发布公告称,易方达科创50ETF减持124.65万股,持有公司境内总股本的比例回落至4.99%。而在更早之前,中芯国际也曾多次发布华夏科创50ETF持有公司境内总股本超5%的公告。
“科创50ETF持有中芯国际只是达到境内总股本的5%,根据相关法规需要进行信息披露。而持有中芯国际总股本的比例尚未达到5%,未触发举牌条件。”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
在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看来,随着被动投资的普及和ETF产品规模的扩大,类似信息披露的问题可能会增加。“ETF被动跟踪指数,当指数成份股中的某些股票权重较大时,ETF为了紧密跟踪指数,不得不持有较大比例的这些股票,可能会触及举牌线。
重视“举牌”问题
事实上,ETF一旦“举牌”上市公司,对后续的买卖有严格要求,也会对ETF运作产生影响。
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员王誉蓉表示,“举牌”会对ETF的投资运作产生一定影响,比如达到举牌条件需要信息披露,会增加ETF管理人工作量,也会增加市场对该产品和成份股的关注度,放大股价波动。涉及“举牌”意味着ETF规模过大或规模增速过快,可能会增加交易冲击成本,大量现金累积可能加大跟踪误差。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表示,ETF一般通过一篮子股票换取ETF份额,“举牌”对ETF跟踪误差一般不会产生影响,但对后续投资运作会有短期影响,例如一定期限内不能再买卖目标上市公司的股票。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ETF总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此前基金“举牌”上市公司较为罕见。但随着被动投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ETF“举牌”问题需要受到重视。
对于ETF“举牌”这一新问题,业内也在探讨相关交易限制、减持规定等细则进一步优化的可能。
“针对ETF的‘举牌’情况,此前监管也曾提出,研究对坚持长期投资且不谋求控制权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优化或豁免的相关规定,以增强投资便利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整体看,ETF“举牌”还在少数,未来在监管层面需要不断完善。ETF属于高效交易的品种,对基金管理人和监管部门的信息披露监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植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邹野通过追溯“举牌”规定的立法背景分析道,公募基金不具备要约收购功能,所以证监会才会豁免同一基金公司旗下的多只公募基金合并持股达到5%的情况下的“举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ETF投资的是一篮子股票,而非某只特定股票,因而不会有谋求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所以,建议监管机构针对单只ETF适当豁免举牌、短线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