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基金的持仓和投资运作情况浮出水面。
整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QDII基金对港股的投资市值占比明显提高。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表达了对人工智能、互联网、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等方向的看好,重点关注消费科技等龙头公司股息率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港股投资市值占比明显提升
知名基金经理积极调仓换股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QDII基金对港股市场的投资市值合计为2247.81亿元,环比增加527.29亿元,持有比例由二季报的50.44%提升至54.65%;QDII基金对美股市场的投资市值合计为1521.27亿元,环比增加139.27亿元,但持有比例从40.52%降至36.99%。
从仓位来看,可统计的195只QDII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多数维持高仓位运作,超九成基金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在80%以上。
8只QDII基金在今年三季度将股票仓位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富国全球消费精选的股票市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从二季度末的78.63%升至三季度末的91.11%;鹏华香港美国互联网的股票仓位从82.12%升至93.32%,中欧港股数字经济的仓位从84.67%升至95.33%。但也有嘉实恒生医疗保健联接、南方全球精选等基金三季度末股票仓位降低超过20个百分点。
从标的行业来看,截至三季度末,QDII基金投资市值较大的行业包括非日常消费品、通讯业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金融等。
从重仓股来看,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三季度减持了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华住集团,大幅加仓SK海力士、三星电子等股票;李耀柱管理的广发全球精选股票基金减持了英伟达、脸书、微软、谷歌等公司,增持了拼多多、苹果和亚马逊等。
杨瑨管理的汇添富全球移动互联混合基金三季度大举加仓苹果、博通,减持了SERVICENOW、英伟达、脸书、亚马逊等;王士聪、熊潇雅管理的南方香港成长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三季度加仓海尔智家、新东方、美团、腾讯控股、思考乐教育等,减持了老铺黄金。
看好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关注AI、互联网等
张坤在三季报中称,三季度优化了科技和消费等行业的持有结构,仍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综合考虑股东回报——回购和分红来看,一些科技龙头和消费龙头,虽然股价在季末有所上涨,但股东回报率依然在历史最高水平附近。
李耀柱表示,三季度增加了对中国互联网资产的配置。在一系列政策的助力下,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好转,中国互联网行业将从中受益。互联网行业现金流稳健,未来估值重估的机会比较明显。同时,他对AI领域的投资做了调整,减持了部分估值较高的软硬件公司。但对预期下调后的算力芯片公司继续保持乐观,保持较高的配置比例,相信AI行业和中国资产重估将成为全球投资的热点。
杨瑨称,报告期内增持了一些受益于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速度较快的软件应用个股,卖出了半导体、软件板块中由于宏观环境或自身经营压力导致增速可能放缓的部分个股。
他预计人工智能投资热度可以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前后,之后或开始放缓。而相关的应用与商业化将逐步落地,为板块带来结构性变化。“中国科技资产由于宏观环境的悲观预期可能产生一定扭转,我们将更积极地在其中布局选股。”
展望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王士聪、熊潇雅看好四个方向:第一,全球AI周期仍在中早期阶段,有望成为未来10年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第二,随着港股成长股大幅提高股东回报(分红率、回购),很多成长股具备很强的价值属性,港股互联网行业或成为新的“价值股”;第三, 坚定看好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之路,尤其是出海3.0模式;第四,重视全球主要国家降息大周期带来的机会,随着全球通胀下降,降息如期到来,经济实现“软着陆”,一些行业和公司将迎来戴维斯双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