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历经15年发展,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总市值超12万亿元。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汇聚创业板,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呈现出集群化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公募基金加强对创业板的布局,为创新成长类企业更好发展拓宽“活水之源”。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积极加仓创业板,反映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创新成长类企业将得到长足发展。
未来将有更多“活水”流入创业板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对创业板和科创板配置比例上行,其中,创业板获明显加仓。公募基金对创业板配置比例由今年二季度末的17.41%,上升2.61百分点至三季度末的20.02%(超配3.33%)。
华安基金总经理助理、指数与量化投资部高级总监许之彦表示,三季度末,市场在政策刺激下回暖,公募基金在重仓股的配置上积极调整。电力设备是公募三季报加仓最多的行业,其中,光伏设备、电池等子板块持仓占比提升。映射到板块配置上,创业板以电力设备为优势板块,汇集了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新能源龙头,因而得到公募资金加持。
许之彦指出,当前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是公募前三大重仓行业,也是创业板“三创四新”的重点领域。此外,被动基金规模占比持续提升,也对板块配置形成影响。当前在主流宽基指数中创业板股票的权重较科创板更高,随着宽基规模的日益增长,或将有更多资金流入创业板。
易方达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认为,一方面,创业板成长性较强,将受益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创业板调整幅度较大,从2021年高点至今,创业板指最大回撤超过50%,整体来看估值水平不高,具备一定的投资性价比。
创业板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板始终坚持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长期投资价值受到关注。
庞亚平表示,具体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有着较为突出的盈利能力。三季报数据统计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约2.8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
估值方面,近期创业板指反弹超过40%,目前滚动市盈率处于指数发布以来13%分位处。创业板成长属性较强,在风险偏好抬升阶段,可能出现估值盈利的戴维斯双击行情。长期来看,创业板投资价值值得关注。
广发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刘杰表示,中长期来看,对创业板代表的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成长资产比较乐观。首先,从基本面看,在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切换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国家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一类资产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在提升;其次,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看,今年上市公司中报数据显示,创业板实现营收同比增加2.77%,营收增速明显高于其他板块;从估值层面看,截至10月31日,创业板指市盈率(TTM)为33.11倍,位于平均值减1倍标准差附近,投资性价比较高。
“前期经历较深幅度的调整,估值一度进入底部区间,当市场风险偏好显著改善时,创业板50指数具有较高弹性。即使经过这一轮强劲反弹,创业板50指数估值仍处于历史中枢以下位置。”许之彦说。
关注医药生物、新能源、芯片等
深交所数据显示,目前按证监会行业分类统计,创业板公司涵盖了64个行业。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汇聚创业板,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呈现出集群化发展优势。
细分行业方面,国泰基金表示,重点看好医药生物、新能源、芯片、计算机等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发展空间广阔,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新能源在上一轮大幅上涨,行业‘从0到1’的过程已经完成,未来‘从1到N’是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在TMT产业里,还有很多像AI、芯片等处于‘从0到1’的高速成长期的细分板块。”天弘创业板ETF基金经理林心龙表示,看好未来整个市场继续向上,优选成长赛道,会更偏向于新兴成长、景气成长的方向。
刘杰表示,在创业板的细分行业中,新能源、创新药、新材料、先进制造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都是契合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许之彦表示,创业板50指数聚焦新质生产力,覆盖了四大核心赛道——新能源、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以及金融科技,精选出在各自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这类头部企业在研发投入和技术转化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展现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适应力,是构成创业板核心资产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