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张燕北
2014年11月17日,连接上海、香港股票市场的沪港通正式启动,两地资本市场真正迎来互联互通。
十年来,以沪港通为起点,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精彩纷呈,沪港通、深港通、ETF通、债券通、互换通渐次启动;互联互通机制硕果累累:投资标的不断丰富,截至2024年9月底,沪深港通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
境内外投资者参与日渐深入,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与2014年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和40倍。
全球资本通过互联互通汇聚中国市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提升。经过十年发展,境外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内地证券资产总额接近7.6万亿元;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帆已扬。业内人士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金融创举,给资本市场带来深刻变化,成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互联互通机制将持续深入发展,推动我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纵深推进
在互联互通开通十周年之际,香港交易所发布《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展示出作为世界首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模式的互联互通十年来的丰硕成果。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纵深推进,互联互通标的不断丰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沪深港通下合资格股票超过3300只,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的八成以上。随着港股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生物科技公司和外国公司以及上交所科创板公司等的先后纳入,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更加多元化,为境内外投资者灵活配置优质资产、享受两地市场红利提供了便利。
泰康基金股票基金经理黄成扬认为,互联互通机制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金融创举,为国际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和境内投资者投资海外提供了极大便利。十年来,互联互通从股票拓展至债券、交易所买卖基金(ETF)和利率互换等资产类别,已成为境内外投资者安全、便捷地开展跨境投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渠道。
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负责人罗国庆总结道,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我国有序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动体现,“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ETF纳入互联互通”等机制的先后启动,对两地金融市场的融合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两地股票资源的互通有无,让更多优质上市公司能被跨市场投资者发现并合理定价,这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升两地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两地经济的共同发展。其次,互联互通标的公司需要接受两地监管,这要求两地监管机构强化沟通协作,有助于共同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增强两地市场的国际信誉和影响力。
此外,对两地投资者而言,能通过互联互通机制共享更多投资机会,不仅有助于投资者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也促进了两地市场的流动性,提高了投资效率。
互联互通的参与持续深化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白皮书》显示,随着交易结算机制的持续优化,沪深港通成交活跃度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33亿元人民币和383亿港元,与10年前开通首月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和40倍。
大成国际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港股通总流入资金为1211亿元,日均流入资金为19.9亿元。南下资金对港股,特别是部分境内投资人所熟知的标的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有效提升了港股市场的流动性。
境内外投资者参与互联互通交易日渐深入,资产规模稳健增长。《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持有的证券资产总市值超过3.3万亿港元,是2014年底的200多倍。
招商基金资深策略分析师黄亮指出,投资者对互联互通的参与持续深化,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港股通业务投资一些A股相对稀缺的股票,外资也可以通过沪深股通投资优质中国资产。
“数据显示,目前,国际投资者持有A股市值约为7.6万亿元,显示外资持股比例相对国际成熟市场依然偏低,未来有望借助互联互通机制加大布局。”黄亮说。
促进两地证券经营机构
发展跨境业务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共有超过260家香港经纪商参与沪深股通业务,开展港股通业务的内地证券公司超过100家,沪深港通业务已成为两地证券经营机构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为满足内地投资者的跨境投资需求,追踪港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报告覆盖面和发布频密度均显著扩大和提升。
具体业务上,博时国际表示,互联互通让两地金融机构可以突破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在投资额度上的限制,更便捷地投资对方市场,对于促进跨境投资业务有很多帮助。从境内机构端看,互联互通一方面促进了港股QDII类产品及沪深港权益基金产品的发展,拓宽了策略范围,同时也为基金公司“腾挪”出了投资额度,给予基金公司更多的布局和创新空间。
“沪深港通为两地券商的经纪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大部分内地券商都已具备互联互通交易资质,沪深港通是重点业务之一。”黄亮说。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作为互联互通的重要里程碑,债券通的推出将国际投资者与中国快速增长的固定收益市场连接起来,在助力中国债券市场有序开放的同时,带动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生态圈的建设。
《白皮书》数据显示,债券通自2017年7月开通以来,“北向通”日均成交量由开通首月的15亿元增至2024年前9月的439亿元;国际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的交易,一半以上是通过债券通进行的,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债券的主渠道。
此外,互换通作为连接内地和香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创新举措,2023年5月上线以来,与债券通协同,为境外投资者带来便利高效的人民币资产风险管理工具。截至2024年9月底,北向互换通吸引了65家境外机构入市,按月计算的日均成交名义本金从上线首月的约30亿元增至近180亿元,成交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
“过往,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贸易结算交易,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多沉淀在存款储蓄中。”大成国际人士表示,由于沪深港通的跨境资金流动主要以人民币进行,主要的人民币兑换也发生在香港离岸人民币端,有效降低在岸人民币汇率的同时提升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投资发展空间。港交所去年推出的港币-人民币股票双柜台业务如纳入沪深港通机制,预计发展潜力较大,将有效推升人民币计价股票的交易量,促进离岸及在岸人民币的稳定兑换及高效流动,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
博时国际预测,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投资产品将进入全球投资者视野,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的资产配置工具,进而提升人民币的受认可度与吸引力,加速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创新与合作双轮驱动
互联互通有望迈向新的繁荣
2024年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一系列开放举措得到市场参与各方积极回应,受访机构和人士表示,互联互通机制未来发展充满无限可能。
“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更高水平开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领域的长期战略目标。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运作和不断优化,有助于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两地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博时国际表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五项措施,将进一步拓展沪深港通机制,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博时国际表示,基于互联互通机制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共识,市场期待机制继续优化,提升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和效率,使两地资本市场的连接更加高效、成本更低;期待互联互通可以在产品生态、交易机制与服务、投资者教育、风险管理及数据共享等方面有更多创新。
南方东英副首席运营官王辰表示,互联互通将成为长效、常态化机制,涵盖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与此同时,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普通投资者将参与到互联互通机制中来,促进资本市场更加活跃和多元。“伴随各项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互联互通机制在未来发展中一定能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繁荣发展。”
大成国际关注到非上市交易品种的上市互通以及资金利率效率的提升。该机构表示,实践证明,互联互通业务是成功的跨境投资模式,未来有望复制到更多投资工具及标的上,包括公募基金等。这将有助于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更广泛地参与跨境投资。在未来的交易中,可以优化保证金占用及资金交收周期,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效果,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互联互通制度走过十年,标的从股票扩大到ETF。在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未来或可在互联互通标的类型上进一步创新扩容,例如衍生品、杠杆ETF等境内稀缺标的。这种扩容可以使境内资管机构更有动力参与面向全球的竞争,在标的选择、指数编制、策略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工具性产品。”汇添富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乐无穹表示。
在推动互联互通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罗国庆指出,除了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和简化交易流程外,还应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合作,推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的跨境流动。例如,可以与欧美等成熟市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共享市场信息和监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