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收复年内最大回撤 逾九成中长债基净值创新高

来源:电子报 2024-12-02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自A股“9·24行情”以来,债市大盘指数一度创下年内最大回撤,债基市场出现负反馈。随着近日债市企稳回升,目前超九成债基已经收复失地,基金净值创下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基础市场逐渐走稳,股债“跷跷板效应”、理财新增规模淡季等因素对债市影响减弱,短期债市偏强行情仍可能延续。多家基金管理人也通过优化投资策略、调仓换券等方式有效控制了净值回撤。

逾九成中长债基净值创新高

截至11月29日,自“9·24行情”以来,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涨幅为0.27%,已收复区间1.32%的年内最大回撤。

在此背景下,全市场有1917只中长期债券型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净值创新高,占比高达94%。其中,博时安诚3个月、鹏华双季红180天持有等多只产品收益率靠前,虽然出现一定回撤,但很快收复失地,净值再创新高。

永赢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助理卢绮婷表示,“9·24”政策密集出台后,因风险偏好回升,债市承压,债基净值发生回撤。随着股债投资者情绪回归理性,债基负债端逐步稳定或有部分申购回流,债券收益率出现修复式下行。

兴银基金固收基金经理、信评团队负责人王深分析,9月至10月债市回调,一方面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另一方面,9月份政策频出带来股债“跷跷板效应”,导致债基被大量赎回,随着10月下半月理财规模恢复稳定增长,基金赎回告一段落,信用债的配置需求回归,信用利差开始压缩至合理水平。

参考往年机构行为,王深认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是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跨年配置时点,存在“抢跑行情”的可能性,有助于当前行情延续。

鹏扬淳明基金经理管悦表示,债市在9月底至10月初出现明显下跌,债券收益率剧烈波动后可谓跌出性价比,机构纷纷加大配置力度,投资者担忧的“债市负反馈”明显缓解,流动性风险有所修复,债市行情趋于平稳并快速“回血”。

管悦认为,债市下一步的走向需要关注年底重要会议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利率触及关键点位附近时可能有所反复,但在化债和降负债成本的背景之下,利率下行趋势暂未发生明显改变。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裴禹翔也认为,预计债市修复趋势将延续,当前经济基本面依旧偏弱,政策对经济的提振效果尚未充分显现,这为债市继续走强提供了一定支撑,叠加全球降息潮下,我国货币政策也有宽松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债牛的预期。

万家基金债券投资部总监助理、基金经理石东认为,未来股市或进入震荡向上的慢牛行情,股债“跷跷板效应”对债市影响减弱;同时,在财政政策发力背景下,央行仍需配合保持流动性宽松,短期债市偏强行情仍可能延续。

多策略控制回撤

在两个多月的股债“跷跷板效应”中,债基一度面临负反馈。基金管理人也通过降杠杆、降久期、优化持仓品种等方式,有效控制了产品回撤。

东海基金表示,在本轮债市负反馈发生的过程中,公司产品总体没有受到相关影响。前期信用利差、期限利差压缩至历史低位的过程中,公司投研团队分析判断资产性价比降低,同时,流动性存在弱化现象,公司立足于产品定位,提前进行了降低组合久期、降杠杆、增加近期到期资产等操作。

“在市场回调过程中,我们的产品回撤小、修复速度快,甚至出现了连续净申购的情况。”东海基金相关投研人士称。

卢绮婷说:“在债市大幅波动期间,部分机构一方面卖出债券来应对即时的赎回,另一方面,对于非理性情绪导致的市场上行机会,也加大了对机构配置资金的持营。我们的投资组合降低了组合久期及杠杆,争取控制回撤,同时考虑增加高流动性资产的配置。”

管悦也表示,目前投资者持有债基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但如果股市行情再次爆发,不排除股债“跷跷板效应”带来的短期波动。行业应对方面,债基久期中枢较年内高点有所下降,基金管理人也会关注持仓的流动性。在投资策略方面,他会在择券时控制比例和期限,在利率快速下行时适当降低久期,并在左侧提升组合的流动性,以达到控制回撤的目的。

除了优化投资策略,部分机构也开展调仓换券,将组合集中到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石东说:“在负反馈压力下,我们及时降低债基杠杆及久期,在品种上首选卖出流动性弱、资质较差品种,待市场企稳,优先抄底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

一家银行系公募告诉记者,此前公司债基一度面临过资金赎回的压力,但赎回情况在可控范围内。为应对赎回压力,公司投研在投资端预判或将面临上行风险的情况下,会考虑降低久期、增配波动较小的利率债等方式;在渠道端,公司将及时安抚客户情绪,加强沟通,安排直播等投教工作,尽力控制市场情绪,维持负债端稳定。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