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券商研究人士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科技创新主题将是新一轮行情主线

来源:电子报 2025-03-10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闫晶滢 莫琳 赵心怡

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政府工作报告引发高度关注,其中透露出的投资机会更是市场解读重点。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华泰证券研究所所长张继强、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杨超、中金公司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申万宏源研究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开源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韦冀星。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释放了重要信号。中长期来看,科技创新主题是新一轮的行情主线。

关注提振消费、新质生产力等

中国基金报: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看点?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杨超: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基调,强调资本市场的内生稳定性与资金生态的持续优化。报告指出,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同时,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随着存量政策加快落实以及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望呈现出逐步改善态势。

李求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前五位依次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张继强:大力提振消费升至重点任务首位,着力点仍在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重点关注以下领域:一是资金支持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较去年翻倍的“以旧换新”,消费电子等加力扩围品类是重点;二是边际新增的“入境消费”,航空、OTA、餐饮等是重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仍强调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中央政府投资预算增加,关注两点:一是加力支持“两重”,从地方重点项目看,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升,民企参与度提升;二是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

傅静涛:关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布局。低空经济、6G、具身智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AI)+”等重点产业趋势方向政策支持全面布局。2025年开始,又一轮产业政策布局与产业趋势上行共振的周期正在启动。“十五五”规划有望为产业趋势投资提供新线索。

陈果:关注房地产行业与资本市场。报告首次提出“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针对房地产行业,“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通过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在财政政策上,新增专项债化解地方政府受困于房地产市场的隐性债务,“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表明对房地产企稳回升的支持力度及未来发展范式的转换。

针对资本市场,报告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延续去年“9·24”以来的政策导向,推动资本市场从“融资市”向“投资市”转型,最终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战略需求。

权益市场相关板块估值仍有支撑

中国基金报:展望后市,你认为A股市场将如何演绎?

陈果:展望后市,短期内市场将保持震荡整固。随着两会召开以及三月末业绩披露期的到来,政策和企业财报的关注度将上升。中期来看,需求回稳与供给收缩带来的盈利改善与资金流入等环境没有改变;在产业趋势共识下,科技成长板块仍为主线;从全球来看,中国资产信心重估的中期趋势预计也将延续。

张继强:财政政策延续“更加积极”的定调,较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更多定量目标和投向,整体在投资者预期范围内,4%的赤字率目标为历史新高。“尽快形成实际支出”意味着政策节奏可能更加前置。从“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的支持”等表述看,将是以泛科技、消费、中小民企为主的结构性宽信用。权益市场相关板块的估值或仍有支撑。

李求索: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自下而上的赛道研究更加重要。从节奏上看,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降息的时点在6月,届时汇率掣肘缓解,下半年市场表现有望好于上半年。

杨超:在国内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A股市场迎来结构性估值重塑机会。随着投融资综合改革深化,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市场运行趋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将进一步增强。后续还需关注外部因素的扰动。总体来看,A股市场有望呈现出震荡上行的特征。

傅静涛:两会后将迎来政策执行和效果观察期,市场经济预期的重点从政策布局切换至政策效果。年初以来,市场预期已趋于客观。科技产业趋势短期性价比问题被广泛讨论,科技顺势调整,需等待产业催化再出发。

在需求预期稳定的情况下,基本面周期性改善需等待供给出清。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是重点窗口,2025下半年是乐观预期抢跑窗口。国内AI和机器人具备成为牛市核心产业趋势的潜力,维持中期看好A股投资机会的判断。

韦冀星:市场的恐高情绪叠加阶段性获利了结以及两会“日历效应”,或将使市场在近期有一个非常短期的盘整,但本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没有变化,需要坚定牛市第二阶段的判断。科技行情堪比2013年,而消费的行情存在较强的预期差,共同组成2025年的投资主线。

科技创新是行情主线

中国基金报:配置方面,哪些领域存在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哪些主线方向?

陈果:重点关注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新质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除了科技之外,信贷、钢铁板块、房产市场和消费领域等边际数据呈现改善的信号,部分相关领域方向值得关注。中期“AI+”仍是主线,当前“AI+”转入景气验证阶段,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震荡整固回稳之后,能验证真实产业景气进展的方向依然值得关注。

傅静涛:两会后,继续重点关注科技产业趋势,聚焦国内AI算力和应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的投资机会。消费核心资产短期可能“买预期,卖兑现”,2025年下半年以复苏预期发酵为前提,看好核心资产超额收益回归。高股息是A股市场基础回报的重要构成,是中期绝对收益的方向,可适当忽略短期相对收益跑输科技的问题,仍值得配置类机构底仓配置。

杨超:配置方面,关注基于自主可控逻辑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科技创新主题。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有力提振了国内产业打破外部封锁和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心,也助力“AI+”应用端加速落地。短期来看,在经历大幅上涨行情后个股层面出现一定调整,但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重点方向,中长期视角下,科技创新主题仍将是新一轮行情的主线。

李求索:成长行业代表着先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方向,关注估值持续收缩、基本面预期有望迎来出清拐点的成长产业,包括以锂电池、高端制造、半导体、消费电子、软件等为代表的科技软硬件等,部分TMT板块(AI与人形机器人概念)短期交易拥挤度较高,需关注行情扩散和“高切低”效应。

张继强: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升级、数字经济为主要抓手。新兴产业方面,关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方面,关注具身智能及6G;传统升级方面,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关注航空装备、电力设备、船舶海工、工业母机、高端医疗等;设备更新方面,考虑到今年的单位能耗排放降低目标进一步上调,重点关注锅炉、电机、汽轮机等高耗能、高排放设备;数字经济方面,重点关注“AI+”,包括智能网联汽车、AI消费电子、机器人等硬件终端,以及工业互联网、算力等基建。选股上,因地制宜首选各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区域的龙头,如低空经济,深圳、合肥等城市的龙头是重点。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