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五位券商首席发声: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 坚定看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来源:电子报 2025-04-14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明 曹雯璟

莫琳 赵心怡

近期,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巨震。就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六位头部券商首席,他们是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中金公司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华泰证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联席首席何康和申万宏源研究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

受访人士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有三大要素红利,一是存量人口红利,二是工程师红利,三是延迟满足红利;中国还有较大政策发力空间,预计后续逆周期政策将在内需和消费方面发力。

我国经济韧性强

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受访人士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能有效对冲外部冲击,短期外部影响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

郭磊认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依然有三大要素红利:一是存量人口红利,二是工程师红利,三是延迟满足红利,三者分别对应着增长模型的消费、技术、资本形成,这决定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短期外部影响不会改变中长期趋势。

李求索认为,我国经济韧性强,一方面,我国具备产业链优势,现在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比以前更低,与下游的关税分配上也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较大的政策发力空间,经历过此前的贸易摩擦,我国的应对更有针对性,对内的宏观政策态度也较为积极。

张静静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强,完全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预计后续将进一步推出以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为目标的配套政策。此外,全球贸易受到美国关税的显著约束,反而可能令中国企业部门暂时降低扩大再投资诉求,居民收入分配或受到变相提振,亦能对内需和消费形成提振。

何康认为,一季度,在宏观政策积极支持下,总量数据层面仍观察到经济复苏企稳的迹象,预计一季度经济能够实现5%以上的增长。展望二季度,外部环境扰动增大,国内逆周期对冲政策蓄势待发,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或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将稳步推进。

扩大内需将成为中期战略方向

受访人士认为,扩大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期战略方向。

李求索认为,面对市场风险,汇金、社保等资金以及各大国央企快速反应,助力A股在风险冲击后快速企稳回升。未来,为了应对关税对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需政策继续发力,尤其是在内需和消费领域。

郭磊表示,从大的方向来看就是“内需对冲外需”,预计扩大内需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期战略方向,内需的扩张有利于经济的外部安全性和内部的供求均衡。

张静静认为,政策下一步的发力重点将在于用足用好逆周期调节措施,稳定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是主要手段,房地产销售与投资也有较大影响。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是拉动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继续回稳的关键。货币政策将继续起到重要的支持、辅助角色,预计4月份将会开启降准窗口。财政政策将起到核心牵引作用,引领经济回升。

中国资本市场有底气

近日,中央汇金公司官宣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国版平准基金”横空出世,对中国资本市场意味着什么?

张静静认为,中央汇金公司在市场上发挥了类“平准基金”的作用,有效稳定了市场情绪,是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稳住楼市股市”以来政策“组合拳”的一部分,将增强国内资本市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实现平稳运行的能力。国内平准基金的尝试让中国资本市场有更多底气在外部出现惊涛骇浪时平稳运行。

李求索表示,中央汇金公司购买二级市场股票ETF,不仅直接为市场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发出了积极的信号,对于稳市场、稳预期都有重大意义。结合历史经验,中期来看,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往往是在市场的偏底部区域。

他认为,本次汇金、社保等资金以及各大国央企对市场风险快速反应,不仅助力A股在风险冲击后快速企稳,也反映了当前A股稳市场机制日趋成熟,增强了我国市场未来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增强了投资者在风险到来时的信心。

A股、H股主导因素“在内不在外”

受访人士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仍具备韧性。中长期看,A股、H股市场的主导因素“在内不在外”,市场表现取决于国内基本面与产业周期的内生动能。

李求索表示,中国股市具备较多有利条件,例如,地缘叙事引发全球资金再布局、科技叙事变化引发中国科创企业价值重估、中国资产本身的估值优势以及较大的宏观政策发力的空间等,总体而言,中国股票市场仍具备韧性。

张静静认为,长期看,每一次巨大冲击都给了经济转型的机遇和资本市场布局的机会。第一,政策托底与未来经济的修复预期将有效支撑市场信心,当前阶段可逢低布局内需链相关板块。第二,今年以来DeepSeek、人形机器人的“爆火”表明中国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突破,科技板块将继续成为未来市场的交易主线。

何康认为,短期看,市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海外扰动带来的影响;中长期看,A股、H股的主导因素“在内不在外”,市场表现取决于国内基本面与产业周期的内生动能。后续关注国内逆周期调节或加码的机会。

郭磊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投资价值:一是市场相对于逆周期政策所处的位置。逆周期政策加码会带来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好转,往往会催生市场机会,关注这一线索所带来的总量和行业机会。

二是市场估值。企业盈利取决于名义GDP,我们可以观测股指复合增速相对于名义GDP增速所处的位置。截至4月11日,万得全A指数5年、6年复合回报率分别为2.5%、2.1%,相较同期名义增长率基准,目前市场同时存在短期空间和中期投资价值。

傅静涛认为,市场调整之后,国内的中长期叙事反倒可能更加乐观。后续市场可能更容易出现边际改善的窗口,包括关税调整缓和、国内刺激消费政策加码等。惊涛骇浪下,中国战略机遇期可能徐徐展开,这是比中美战略僵持期更乐观的中长期预期。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