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莫琳 刘明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加速演变,中资券商的国际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
上市公司最新年报显示,2024年,券商合计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近三年新高,国际业务成为券商特别是头部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需求急剧增长,内资企业积极寻求海外上市、跨境并购以及全球布局,这对金融服务的国际化、专业化和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资券商凭借自身优势,通过业务扩张、区域深耕等举措,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的金融服务网络。这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国际业务增速亮眼
将呈现“分层竞争”格局
根据各家券商最新年报,2024年,华泰国际、中信国际、中金国际的营业收入位列前三,分别为200.63亿港元(约为187.45亿元人民币)、22.63亿美元(约为164.53亿元人民币)、107.5亿港元(约为100.43亿元人民币),紧随其后的是国君金控,营业收入为78.34亿港元(约为73.2亿元人民币);营收增速位居前列的是国君金控、中信国际和华泰国际,同比分别增长46.13%、41.20%和40.61%。
从净利润来看,华泰国际、中信国际、中金国际位列前三,分别为71.65亿港元(约为66.63亿元人民币)、5.3亿美元(约为38.53亿元人民币)、28.57亿港元(约为26.5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增速位居前列的是华泰国际、中信国际和国君金控,同比分别增长258.52%、115.55%和113.98%。
随着中资券商的国际化布局不断深入,头部券商加速抢占全球市场,呈现出“强者恒强”格局。而部分中小型券商国际业务连续三年亏损,正加速剥离境外低效资产。
国君金控认为,头部中资券商通常国际业务布局较早,在境外市场已有一定积累,在资本实力、客户资源、人才储备、品牌信誉、跨境协同能力、金融科技运用、牌照资质等自身资源禀赋方面具备优势。随着更多券商加码国际业务,未来行业或呈现“分层竞争”格局,头部券商将进一步完善国际布局,强化业务的广度和深度,加速向区域覆盖广泛、业务全面的综合性券商迈进,中小券商或优先聚焦特定市场,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出海’过程中,券商采取了差异化战略。在区域布局方面,中小券商目前主要深耕中国香港市场,头部券商则在核心区域建立‘出海’枢纽,以此为中心向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进行辐射。在重点业务方面,头部券商通过收购本地机构、高投入打造海外团队等方式,在跨境投行业务方面形成了优势,未来战略将围绕并购、融资等企业‘出海’服务展开;中小券商则秉承境外团队‘最小化’原则,通过联合承销的方式实现相关牌照业务在海外的落地变现。”沪上一位券业资深人士表示。
国际化发展进入“深水区”
始终聚焦中资企业
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格局加速演变,中资券商的国际化进程迈入全新阶段。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深耕香港、布局亚太、辐射全球”的国际化战略共识下,近年来,中资券商国际业务呈现头部集中化、业务轻资本化、区域新兴化三大趋势;业务结构上,头部中资券商早已从传统跨境套利转向投行、财富管理等轻资本模式;区域布局以香港为枢纽,正加速向东南亚市场渗透。
以中信证券为例,2024年,中信证券完成香港地区全业务线布局,将大宗商品业务延伸到香港,推出窝轮、牛熊证做市等新业务,同时,在新加坡实现基金服务、孖展等业务首单项目突破,在印度市场推出个股期货、个股互换业务,落地欧洲股权衍生品交易业务,通过多元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加强了在海外金融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国君金控通过创新衍生品业务以及精细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成功撬动了东南亚区域市场,在新加坡、越南等地的业务逐步站稳脚跟,积极开展跨境场外衍生品等业务,2023年税前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8%,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亦表现亮眼。
2025年,券商国际化发展将进入“深水区”,通过客户跟随战略,中资券商在服务客户跨境金融需求的过程中,也顺利地将自身的业务范围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际市场,从而实现业务的国际化和多元化。
国君金控表示,相比于外资投行巨头,中资券商植根中国,可以发挥境内外一体化协同等优势,全方位为内地企业发展赋能,为内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中资券商不仅是内地企业投融资的助手,更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伙伴。
田利辉建议,中资券商要聚焦中资企业“出海”,依托本土企业跨境融资、境外IPO需求实现发展;要构建“投行+投资+研究”全链条,业务强调整合而非单点突破;要深耕“一带一路”,通过收购当地券商渗透东南亚零售市场;要依托境内客户与政策红利(如跨境理财通)实现境内外联动,借助政金产多方协同来构筑业务壁垒。
讲好中国故事
券商“出海”业务空间广阔
对于券商“出海”的发展机遇,中金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在全球化浪潮下,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可在立足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一流投行的成功经验,在全球市场中赢得更多金融话语权。
首先,要把握中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持续深化,需发挥投行专业优势,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经验,提供中国方案,融通双边资本,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其次,要把握国内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机遇,引导并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外资加快布局中国市场。希望未来能不断畅通多元化外资投资渠道,吸引更多的国际公司来华上市、发债融资,持续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助力中资投行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后,中资投行需积极把握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做好境内外全流程服务。有条件的中资投行需稳步推进海外分支机构的布局,通过内生自建、外延并购等多种方式拓展国际网络,逐步实现全球化运营、提供全球化服务。此外,深化与海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把握全球资本市场机遇。
中信证券表示,展望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将不断提升,境内外客户跨境投融资的需求还将进一步释放,国际化发展面临广阔机遇。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为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金融开放的持续深化以及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为国际化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国君金控认为,未来十年,全球博弈下的国力变化和财富流动趋势,支持布局中国资产获取长期稳定收益。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持续向好,有望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核心资产,为内资券商海外展业创造更多机遇。
当然,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中资券商“出海”也遇到不少挑战。国君金控表示,未来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经济增长基础和资本市场环境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金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认为,有很多现状需要改变,如跨境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本地化的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化人才的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