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 官方APP

    官方APP
  • 官方视频号

    官方视频号
  • 电子报

洞察金融市场

传播中国价值

Global Perspective, China Value

见证历史!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来源:电子报 2025-04-21 07:30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

在“国家队”等各路增量资金持续加仓的大背景下,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市场又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市场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距离去年9月26日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六个多月时间,继续跑出发展“加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ETF总规模正式突破4万亿元大关,标志着ETF行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对比海外市场,我国被动性产品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ETF总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被动化指数投资势不可挡,ETF市场总规模继续迈上新的台阶。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全市场ETF产品数量达到1139只,总规模达到40038.97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不仅产品数量、规模不断增长,随着各类创新产品上市,ETF覆盖的资产图谱也越来越完善,涵盖A股宽基、行业、主题、Smart Beta、跨境、商品、债券、货币等各大类资产,基本满足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配置需求。

回顾ETF的发展历程,从2004年12月30日国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成立,到整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用了七年多时间,接着用了三年两个月就迅速突破2万亿元大关,突破3万亿元用了九个月,如今仅用六个多月时间就突破4万亿元大关,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大关,是各类ETF齐头并进、共同发力的结果。股票ETF堪称绝对主力。在ETF总规模从3万亿元增长至4万亿元的过程中,股票ETF规模增长了6580亿元,占比超过67%,其中,宽基ETF规模更是猛增4794.92亿元。

其他类型ETF规模发展势头也极为强劲,跨境ETF规模增长1286.88亿元,增幅为34.94%;债券ETF规模增长1059亿元,增幅为79.44%;商品ETF规模增长896.86亿元,增幅高达157.70%。

谈及ETF的发展,一位ETF基金经理表示,过去二十年,我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A股机构投资者占比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逐步提升,同时,阿尔法收益越来越难获取,投资者赚取的收益更多来自资产配置。在这样的基础上,ETF产品凭借其资产透明、风险收益特征清晰的优势,吸引了各类投资者,不少原先持有股票的个人投资者已转化为ETF投资人。

年内ETF规模增长超2700亿元

延续ETF大发展的趋势,今年以来ETF规模增长超27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ETF规模较去年底的37259.75亿元增长2781.3亿元。其中,权益类ETF成为“主力军”,目前股票ETF和跨境ETF的总规模达到3.44万亿元,较去年底的3.31万亿元增加了1301.45亿元。此外,商品ETF和债券ETF规模分别增长708.85亿元、652.32亿元。

4月以来,股票ETF获得资金巨量净申购。数据显示,4月1日至4月15日,全部股票ETF资金净流入合计高达2075.55亿元。其中,4月8日,股票ETF“吸金”1095.85亿元,创下股票ETF单日资金净流入历史新高。

以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获得较大净申购。4月15日,全市场24只沪深300ETF总规模再次超过1万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以3648.42亿元位居第一。

近期宽基ETF获巨量净申购与“国家队”的发力有关。4月8日,中央汇金公司明确表态将“坚定增持各类市场风格ETF,加大增持力度,均衡增持结构”,并首次提出类“平准基金”定位。

ETF发展空间巨大

2025年1月,中国证监会印发《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指数与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壮大理性成熟的中长期投资力量。一系列政策似春风化雨,为指数投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目前,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已成为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指数化投资为更多投资者所认可和接受,以ETF为代表的全球指数化投资浪潮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同频共振。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指出,我国ETF后续可以创新突破的节点包括:一是产品投资标的有望持续丰富。目前,我国ETF仍以A股宽基和行业主题为主,策略类和跨境类的股票ETF、商品ETF等还有较大的开发创新空间。二是产品形式有望继续创新。近年来,海外出现的主动ETF、杠杆反向ETF等创新产品也可能成为我国ETF市场的发力方向。三是风险管理工具有望持续丰富,包括股指期货、ETF期权等,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风险管理与财富管理需求,进一步完善ETF生态圈,吸引更多类型投资者。四是投资者教育与服务需进一步增强。当前,我国投资者对ETF的认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ETF持有人数量占比相较海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行业需要着力突破之处。

“未来,一方面需要基金管理人持续探索创新,结合海外经验与国内市场需求,前瞻布局,因地制宜,推出投资者有需求、愿意用的ETF工具;另一方面,需要行业继续加强ETF投教,增进投资者对指数投资和ETF产品的认知,同时,借助投顾等力量,帮助更多投资者参与ETF投资。”庞亚平表示。

展望我国ETF市场发展趋势,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兼投资总监赵云阳认为,第一,规模将会进一步向宽基产品集中。美国的标普500ETF、全美ETF等宽基ETF规模在万亿美元级别,国内的宽基ETF增速从2023年开始显著加快,但体量目前还较小。第二,产品创新空间巨大。例如,运用期权的下跌保护、备兑增强等策略ETF,透明模式的主动ETF等产品,近年来在海外市场发展迅速。第三,随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等技术的突破,细分科技方向的ETF将有巨大需求。

APP